中国远征军抗战老兵裴光汉,男,生于1928年4月,湖南澧县暖水街人。1943年在暖水街征集参加国军。1944年5月随部队在云南滇西集结,随后入缅参战。他说,在滇缅远征时期,其敌人之疯狂凶残,其环境之恶劣艰苦,真是难以想象,印象最深刻是参加松山战斗。
松山为龙陵县内第一高峰,海拔2690米。它耸立于怒江西岸,犹如一座天然的桥头堡,扼住滇缅公路要冲,及怒江打黑渡以北40里江面,易守难攻,号称东方的直布罗陀。
日军1942年占领松山,驻守此地的是日军第56团下属的拉孟守备队,指挥官金光惠次郎少佐。该守备队配备强大火力,有一一五重炮群、高射机枪、坦克等,兵力3000多人。
而主攻松山战斗则是宋希廉第八集团军中战功累累,号称“荣誉一师”的第8军和71军的新编28师,其兵力为日军的30倍。
松山战役是滇西缅北战役中一部分,在抗日战争后期中国为了打通滇缅公路,远征军于1944年6月4日发起进攻。
裴光汉老人向我们讲述到他所在部队是二连一排二班。战斗从6月4日开始打响,至9月7日战斗结束,历时3个多月,其战斗之激烈,战况之悲壮,令人毛骨悚然。战斗经过多次攻击,最终突破敌阵防线。9月13日,第309团占领3号高地一座堡垒,当夜日军组织兵力猛烈反扑,阵地得而复失,卫立煌电令第8军枪毙团长陈永思,继而电令王光炜代理第309团指挥,于9月15日再次击退反扑之敌。当夜,松山日军陆续向第56师团发出最后处置情况和诀别电报,日军电令重伤员自杀,并残忍杀害部分朝鲜慰安妇。一日军头目焚烧日军军旗后,独自发起死亡冲锋,当即被我击毙。松山战役取得完全胜利。
9月17日,蒋介石发电嘉奖,9月18日史迪威将军向中国远征军发电祝贺,9月27日卫立煌致电军政部,授予团长赵发毕、王光炜、营长谢梦(阵亡),黄人伟“青天白日”勋章,军政部授第8军103师以特殊战功获部队最高荣誉“飞虎旗”一面。
松山战役在中国抗战史上有独特地位和意义,赢得了战略级的战争目标。
1.松山战役打破了滇西战役僵局,拔下滇缅公路上最硬钉子,为最终打通滇缅公路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2.松山战役是中国抗日战场首次获得胜利的攻坚战,是中国战略反攻阶段“转折点”之战;
3.松山战役是中国军队首次歼灭一个日军建制团的战役,成为日军在战场上首次遗留上千具遗骨迄今无法收殓的败仗;
4.松山战役成为山地丛林攻坚战典范,并有雨季气候环境恶劣影响等因素,具有很高的军事学研究价值,被列为国民党重庆陆军大学(1947年)教材经典,此役也被写入美国军校教材。
5.此役遗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战场遗址之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1945年裴光汉同志随部队凯旋回国回乡,1954年参加湖南治理西洞庭湖工程,1959年参加松澧分流工程建设,1968年洈水库区移民来到湖北省国营菱湖农场。1969年参加加固长江荆江大堤工程,1970年参加焦枝铁路筑路工程。在农场开荒建场垦殖造田,筑堤治水工程建设岁月中做出过积极贡献。
裴光汉同志育有2子3女。长子裴德林,菱湖农场南湖分场机务队工人,次子裴德生现在广东办实业,长女裴德凤,次女裴德霞均为菱湖农场企业职工,现已退休,享受国家退休待遇,三女裴德菊,现在松滋市。
(根据裴光汉同志讲述及相关战史资料综合整理)
(作者简介:孙圣良,男,生于1949年7月,原住洈水库区暖水街,武汉工学院毕业,高级经济师,现居湖北省荆州市菱角湖管理区,已退休)
编辑:张启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