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宰辅傅瓛——“松滋秀”之七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0-01-0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赵先知】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傅瓛(约1299—约1380年),又名傅玳,湖北松滋下九都(今松滋市街河市镇)人,元末红巾军农民起义著名领袖,初仕徐寿辉、陈友谅,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

  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十二月,傅瓛在江西归顺朱元璋,旋即随朱元璋回到建康(南京),从此直至吴元年(1367年),一直担任参知政事,与朱元璋不离左右,并长期兼任“詹事同知”,辅导太子。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改元洪武,仿元代旧制,设中书省,以统领百官。傅瓛被列为开国重臣之一,仍然在中书省复任参知政事,位列第九,又称九公。

  不久,朱元璋令内外大小官,年七十者,一律“听令致仕”(退休)。当时,傅瓛年已七十,在中书省年龄最大。于是,洪武元年八月,傅瓛免职。

  洪武二年,授傅瓛荣禄大夫,保留从二品官职,改任礼部侍郎,与众儒臣编修《大明集礼》。洪武三年,“以老年致仕”)(见“四库全书“《明·礼部志书·侍郎傅瓛》)。今安徽凤阳县有其墓。

  傅瓛先后在汉王陈友谅、吴王朱元璋、明王朝洪武皇帝帐下,官拜参知政事,其中在朱元璋阵营担任参知政事长达七年之久,堪称“三朝元老”。特别是在明朝立国时参与制订法律,编修礼书,进言国事,辅教太子,总理天下,堪称帷幄重臣。傅瓛也由此成为明初重臣中能保全性命正常隐退直至寿终正寝的幸运者之一。

  傅瓛在世时,采纳长婿赵应山(时任户部主事)、长女傅太夫人及外孙赵铎(时任广东巡盐御史)的建议,为解决故乡松滋干旱问题,向明太祖朱元璋“请旨开渠”,在今街河市马嘶口拦河筑坝,开渠引水,解决了官田坪至马放坪一带的干旱问题,成为松滋最早的水利工程,福荫桑梓,至今被传为佳话。

 

  编辑:东方 绘图:张碧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