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木榨铿锵油飘香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6-07-1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亮】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时光宛如滔滔不绝的长河,从远古流淌至今。一次决堤,桑田已成沧海,惊涛拍岸,把鲜活的历史化成被尘嚣湮灭的记忆,只留下一段传奇、一片云烟或故事。站在小南海堤岸,我不禁油然地感受到一种天海相接的博大,一种奔流不息的脉动!是啊,在小南海,我们处处就能闻到历史的清香。

  六月,行走在小南海湖畔。这里的空气中,每一个分子,每一个夸克,都沉浸着菜油的清香。这浓浓郁郁的清香,滋润着人们的血与肉、灵与骨。

  西周时期起,人们已经有了原始植物油制取的方法。春秋时《诗经•国风》和西汉《礼记•内则》中的“膏”指的就是油脂。小南海人在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社会的发展以及对食用油的消费增加的条件下,制油业的种子于此地生根开花。

  每年到了五月底,油菜开始收割后,南海湖畔的敖家榨坊就进入“榨油季”。 敖家榨坊的老板以接受附近村庄乡亲们的来料加工为主。村民用手推车把家里收获的油菜籽运到榨坊,过秤称重后交给榨油师傅。一般来说,大伙儿都是在差不多同一个时间段去榨油,所以,榨油师傅会根据先来后到给村民安排榨油时间。

  榨坊是一间非常宽敞的大屋,木榨就摆放在大房子中间。木榨的榨筒子是用木料制作而成的,非百年以上的老檀木,或者樟树木不可。榨筒子的直径在1.3米左右,中间挖了一个圆孔,靠撞击木楔子挤压粉饼的原理榨油。


 
图片来自网络
 

  当要求榨油的村民把油菜籽、棉籽等原材料运来,榨匠会把原材料放在锅里炒,一般锅内放1/4~1/3的容量,炒得均匀,勤翻翻透,火力不能太大,以免发焦。炒后油菜籽在槽中扒平,用木棍搅拌,使热蒸汽散失,冷后便于过筛清理。

  油菜籽炒熟后需要放在碾子里碾粹。这碾子巨大,所以一般用牛来拉。待榨的原材料碾粹后,再用蒸锅蒸,蒸熟后榨匠师傅把它做成一块块圆形的饼。这个饼用干净的干枯稻草包裹,放在两个铁环之间。包饼应掌握分散包饼,速度要快,要包装平紧,单圈薄饼,压榨后厚约2厘米左右。榨匠师傅赤着脚将饼踩得结结实实,这就是含有丰富食油的毛坯了。包饼时应尽量缩短时间,防止坯中热量的散失。榨油师傅将饼一个个放在榨筒子里面,就开始打榨了。


图片来自网络
 

  打榨由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掌尾子,即榨坊大师傅,四个从旁边和撞杆后面协助用力的人,称为“扶羊胯子”、“牵胡子”,五个人齐心协力将箍有铁环的榨杆头向木楔击打,木楔推动饼与饼之间互相压榨。在强大的挤压力作用下,那榨筒里面的油就开始渗透出来。初榨时饼对正,调整圈与圈的距离,以免饼打得凹凸不平。木楔分两排,一排胀紧则另一排松掉,再胀再松。安放木楔是个技术活,一般由榨房的大师傅亲自操作。

  打榨打到一定的程度后,还要将饼放松后继续击打。那撞杆打击木楔的冲击声,越来越激昂高亢,和着榨油师傅有节奏的吆喝声,相隔数里都可以听见。大师傅继续喊着号子,吆喝起来。他们在榨坊内有节奏地奔跑与停顿,笨重的撞锤在他的带动下,在工棚中轻盈地舞动。棕黄色的菜籽油呈半透明状,不停地从木榨中流出来。这些油可以直接食用。此时,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油香,远近几里皆可闻到。

  木榨榨油工序繁杂,需要大量的人力和工时,榨油从筛籽、车籽、炒籽、磨粉、蒸粉、踩饼、上榨、插楔、撞榨到接油有十多道工序,全部需要依靠手工完成。木榨的菜籽油没有任何化学添加物,添加的只是辛勤劳动的汗水,添加的只是风调雨顺的满足,是纯正的绿色食品。新油榨出来后,朴实的人们互相祝贺。他们把新油当着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分享着收获的喜悦。

  伍尔夫说:“如果生命有个根基,那么它就是记忆。”我想,小南海的根基,不正是在木榨和食用油中衍生出来的记忆吗?大浪淘沙的峥嵘岁月,让人们的日子充满了和谐、淡定和富足。古今多少事,都在这木榨铿锵之声中荡漾出来……

 

 

  编辑:邓康康

  审稿: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