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曰,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也就是说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相隔十里风俗不同。在我老家这个地方,随着外出游子逐年增多,无意中就形成了一个“留守村”,也形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规矩,也算是传统习俗吧:出门在外的游子若没有特殊情况,无论如何也要回老家过年。所以说回老家过年是我一年中最大的快乐和期盼。
我的家,在镇上;老家,在乡下,相隔的路程并不远。几十年来,风雨无阻,霜雪无碍,一直都坚持回老家过年。因为老家是根,老家是魂;老家有我童年的欢歌,有我少年的梦想;老家还有我年迈的母亲、儿时的伙伴、纯朴的乡邻,也有生养不息的故土和永远解不开的家乡情结和最浓的乡愁。
回老家过年,就是我们做儿女的年终偿还父母最好的礼品;回老家过年,也是我们做儿女的岁首回报父母最好的祝福。与年迈的母亲坐在一起吃团年饭、观看春晚节目、回忆旧日时光、分享今天甜蜜,总有一种浓浓的亲情在心头缠绕,总有一股滚烫的热流暖透全身。那味道、那感觉真是甜美之至、沁人心脾、今生难忘。
回老家过年,我又要见到左邻右舍的老人,给他们又一次带去新年的祝福和快乐。老人们仍然叫着我的乳名,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我做孩童时的一些往事、趣事、糗事,同时也爱讲现在乡村的一些发展变化和一些社会奇闻,自然少不了再次咀嚼他们过去的生活,像一首永远唱不完的经典老歌。
回老家过年,我也会约上儿时的玩伴,置办一桌酒席,把杯交盏,畅所欲言,从古代文明谈到现代化建设,从世界风云变幻讲到中国的改革开放,从社会变化说到家庭的新观念,从现实唠到美好的明天……诸多的话题,会像翻动的日历一页紧接一页。无意中也会讲到谁家的孩子有出息,谁家的老婆最贤惠,谁的事业一帆风顺,谁的前程飞黄腾达,互相羡慕中交流着教子、治家和事业的方略。
回老家过年,体验浓浓的亲情,感受暖暖的幸福。那耀眼的礼花,那悠扬的歌声,那红红的灯笼,那浓浓的年味,总会在大年三十的夜空飘荡,仿佛在警醒和激励着我们,多担一份做儿女的责任,多尽一份做子女的义务。
难舍乡愁,难舍老家。因为回老家过年才算是真正的过年,所以我始终认为,为了与亲人团聚,为了排解那份浓得化不开的难解的乡愁,无论你官多大,无论你多富有,无论你远隔千里路途遥远,无论你工作多么繁重或丢不开,但在过春节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梦中的老家!
(作者为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退休教师。)
编辑: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