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俄罗斯纪行之六:红场联想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06-2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先洪】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此刻,我正坐在莫斯科红场入口,红军元帅朱可夫骑马驰骋的座像西边,心里不由得对俄罗斯是“战斗的民族”找到了谜底。我们的天安门广场也应该矗立彭德怀、贺龙这样的威猛战将铜像啊!要不,十大元帅群像也可。可惜没有,两块头牌都屈死在政客们的算计之中,真是大煞风景。

  俄罗斯从沙皇到列宁,政治家总将为国为民,浴血奋战的英雄视为国家骄傲,树为时代精神。想到我们国家一个人仅凭一首歌、一场戏,甚至一幅好身段,好脸蛋就敛财无数,富可敌国,我这个中国的老“布尔什维克”羞愧得真想从红场地面砖缝里钻了进去。

  在俄国纪念英雄的场所,都有一盏镶嵌在地面的长明灯,红场入口也一样。将英雄与不灭的火焰联系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正能量”。克林姆林宫很古老,列宁墓很庄严,红场不太宽阔,但一个多世纪以来,始终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的梦想和希望。

  马克思创立了共产主义学说,列宁创立了在共产主义基础上的国家学说并建立了第一个由工人阶级政党执政联盟的国家——苏联。斯大林、毛泽东在执政中强化“阶级斗争”学说,助长了执政党內部的权力争斗,留下了历史遗憾。邓小平、普金在各自执政期內将民生问题(吃饭、穿衣,即民众丰衣足食)上升为执政者首要任务,为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民意和物质基础。

  可以预见,俄罗斯人民百年选择不错,马克斯、列宁应该会有更多高明弟子为人类造福。坐在朱可夫元帅座像下,我內心呼唤着一句老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实现人类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018年6月20晨于莫斯科红场)

 

  (作者为湖北省作家协会、诗词学会、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名誉会长。曾兼任松滋文联、松滋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先后出版文集《三声集》,散文集《冬趣》,诗词集《秋夜月色》《蓝天星辰》。曾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论文、散文、杂文、诗词作品近百万字。)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