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三十多年前的一次国庆采访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9-10-0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亚夫】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新中国成立70华诞,到处一派喜庆气象。我忽然想起30多年前的一次国庆采访,由此喜获园林大师陈从周教授的一本《帘青集》签名书。

  陈从周(1918-2000年),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室,自称梓翁。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中国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之江大学文学学士,致力于中国古建筑和造园学的理论研究,多次参与国内园林建设和风景规划,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曾任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园林学会顾问、中国建筑学会建设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文管会委员、美国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顾问。

  记得那是1986年秋天。当年我在某报社供职,因钟情书房文化研究,工作之余,喜欢踏访名人书房,听听书房中的故事。陈从周有书房“梓室”,其中有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我拨通了梓翁的电话,向他提出采访的要求。他沉吟一会儿,答道:“国庆节前活动比较多,排满了。要么你国庆节来吧?”

  1986年国庆节,笔者如约到访陈老府上。陈从周的居室在同济新村的教授楼中,楼外有一方花圃,四周绿树成荫,花草飘香。书房也是多功能的,墙上镜框中篆文“梓室”两字,出于叶圣陶的手迹。然“梓室”并不宽敞,室内除放着几只盛满书籍的书橱之外,另有一只四方桌,原来这里还是他一家用膳之地。我问起“梓室”来历,他对笔者说,梓人,木匠也。古人云,梓人成其器械以利用,匠人营其宫室以安居。我从事建筑几十年了,算个木匠总不过分吧。呵,“梓室”原是陈先生的夫子自道。

  陈先生一生离不开“建筑”二字,其书斋为“梓室”。虽质朴无奇,没有什么富丽堂皇的现代化的陈设,却蕴含着主人对其事业眷恋之情。自称“梓翁”,其源也于此。在“梓室”中,陈教授以他通达世情的睿智,博识众艺的才学,徜徉在中国园林的园地中,辛勤耕耘,潜心研究,写出了许多文情并茂的佳作,结集的就有《说园》《园林谈丛》《苏州园林》《扬州园林》《书带集》《帘青集》等多种。最后,他以大著《帘青集》相赠,并特地在款末记上“陈从周,八六国庆”字样。写完,带着歉意说:“不好意思,国庆节还让您跑一趟!”

  我抚摸着这本草青色的《帘青集》,欣喜不已。我知道书名《帘青集》,典出唐代刘禹锡的名文《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啊,《帘青集》透着浓郁的书香气息。

  如今,斯人已仙逝。每每忆及,陈老的音容笑貌犹历历在目。

 

 

  (作者简介:朱亚夫,笔名方波等,上海市人。曾任《上海老年报》总编助理兼副刊部主任、《军休天地》杂志主编等。系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老年旅游专业委副主任。1970年在《人民日报》首发杂文,2009年以一篇杂谈,促成了一项全市性的“迎世博”活动,最后诞生了新“沪上八景”。有《杂坛徜徉录》《人生畅想曲》等专著10多本)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