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黄鹤一去不复返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0-01-1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冯五洲】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动车在广袤的江汉平原上飞驰,从车窗向远处眺望,路边的水杉树,像一把把倒置的宝剑直指天空;树木光秃秃的,鸟巢没了树叶的遮挡,孤怜怜地在寒风中抖抖索索;附近的民房积木似的堆积在铁路两旁;几方水塘像撒落在原野中的珍珠,点缀着单调的冬色;麦苗给孤旷的原野添上了一抺碧绿,在隆冬季节露出春的生机……列车将沿途景物飞速地甩向身后,向目的地行进着,我的思绪也沉浸在对在汉南生活的那些往事的回忆中……

  第一次到汉南,那还是我14岁的时候。那一年早春的某一天,父亲将我送至小镇汉江边上的轮船码头。我依稀记得,那天轮船晚点,直到傍晚时分轮船才在小镇的码头停靠。因为是第一次独自离开家乡,父亲不太放心,送我上船后,又反复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项,然后才转身离去。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轮船离岸起航。夜幕下的江面,漆黑一片,只有远处的几只航标灯在寒冷的江风中瑟瑟发抖,也不知道这艘命运的小船,会将我载向何方……轮船由汉江进入长江,再从大桥下面穿过,经过一夜的航行,次日清晨,终于到达汉口码头。早已在那等候的兄长接到我后,在汉口转了一圈,再带我一起改乘开往汉南区的轮渡。从此,我在这个名叫汉南区纱帽镇的地方生活了近五年时间,直到19岁那年,迁徙到现在居住的荆州。

  在汉南生活的这些日子中,值得我回忆的事情太多太多。这里,我只想提一下参观黄鹤楼的往事。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黄鹤楼刚刚重建,门票才五角钱一张。因之前曾在课本上听说过黄鹤楼,于是对这个楼有点好奇,便一直想去看看究竟。那天去汉口闲逛,从汉正街的某条巷口一出来,正好是江堤边,站在防浪墙向武昌方向远远望去,只见天气晴朗,白云朵朵,江对岸的黄鹤楼清晰可见,于是我突然决定“去黄鹤楼!”。已经记不清是乘车还是乘船过江的了,只记得到黄鹤楼公园门口后,买了五角钱的门票就进去了。在里面花3元钱拍了一张照片,到楼上看了一下江城景色,在亭子里看了刻有历代诗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的碑文,又在公园转了一圈,大约五点左右就出来了。其实看过后感觉也并不是那么吸引人,无非是一座现代仿古建筑、再加上一些牵强的传说和刻上一些如李白、崔颢等人的诗词而已。从公园出来后,我决定步行走过大桥返回对面的汉口。万里长江第一桥,果然名不虚传!高大、雄伟、壮观,让我叹为观止!桥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那拖着两条长“辫子”的客车让我十分好奇,不知这个车为什么要拖着这么长的尾巴,心里暗自担心那“辫子车”走到终点站后该如何调头……在大桥上边走边看,感受着江城的繁华,不知不觉中就步行到了对面的汉口。晴朗的天空、悠悠的白云、古老的江南名楼、飘泊异乡的游子、一泻千里的江水、帆星点点的江面……远山近景,尽收眼底。“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眼前的情景,果然有崔颢笔下的意境!想必当年崔老师也是见景生情,感慨良多,才诗情大发,一挥而就,写下了那篇传世千年的好诗!也难怪李白老师感叹“此处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然后摇摇头搁笔而去!一转眼又好些年没有去过黄鹤楼了,听说现在的门票都80元钱一张了,比最初的5角钱一张那可是翻了100多倍。而当年那个登上斯楼的十几岁的懵懂少年,也已人到中年、两鬓染霜了!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岁月催人老,唏嘘啊!

  今天是阳历2019年的最后一天,我又一次回到了汉南区纱帽镇。这些年来,隔三差五我都会回来看看,但每一次回来总是让我感慨万千!时光荏苒,岁月流逝,我的青春年华也杳如黄鹤,一去不返了!30多年了,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一切都在变,但唯独不变的是对这片土地的深厚的感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往不可追,去不可见。怀念在汉南生活的那些日子,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留下了我十几岁时的青葱岁月!

 

  (作者简介:冯五洲,男,原籍湖北天门市人,现住湖北荆州。荆州区作协会员,湖北沙隆达集团员工。先后在《楚天都市报》《荆州日报》《荆州晚报》《江汉商报》《信息早报》《楚天文学》等报刊上,发表散文、感言、杂文、诗歌等百余篇)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