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奶奶的故事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0-04-1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向明】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儿子两三岁时,便酷爱看书,只要是有图画的书一看就是半个钟头,第一次看某本书,还要大人在一旁念字与讲解。

  一个周六的上午,儿子从书橱抽出一本关于动物的书,双手端着来到客厅,小心翼翼地把书放在沙发上,自己爬上沙发,再把书放到大腿上打开。

  “奶奶,快来,这本书好好看。爸爸在打电话,您快来陪我!”儿子望着厨房叫道。

  “好!小乖宝快坐好,奶奶马上来。”母亲放下手头正清洗的蔬菜,麻利地洗手、擦手,三步并着两步来到客厅,坐在儿子身边。

  “奶奶读!”儿子认真地指着书说。

  “这是拼音吧,奶奶不会拼,待会儿要姐姐教你。这个恐怕是英语,奶奶也不会。奶奶只知道这两个字是‘刺猬’,就是这个小动物,浑身是刺。”母亲歪着头盯着书眯着眼睛说。

  “奶奶讲!”儿子眼睛都不眨,继续指着书上密密麻麻的字。

  我把手机从耳边拿开,小声说:“待会儿爸爸给你讲,奶奶要做饭。”

  “爸爸工作!奶奶讲!”儿子摇摇头说,目光并未从书上挪开。

  “这些字太小了,奶奶看不清。奶奶给你讲刺猬的故事好不好?”

  儿子终于抬起头,充满期待地说:“好!奶奶快讲!”

  母亲一只手摸了摸儿子的后颈,一只手把儿子外套上的拉链往上拉了拉,款款地说道。

  “你爸爸小时候,身体不好,哮喘,咳嗽,咳起来没完没了。打针也打不好,吃药也吃不好。上了年纪的老人就告诉我们一些土方子,说喝刺猬血有效。你爸爸的奶奶,天天一大早去菜场,刮风下雨也去,看看有没有人卖刺猬,后来还真的买到了。怎么给刺猬放的血,我都不记得了。你看这刺猬,很多刺。小乖宝看到刺猬,不能摸,刺猬的刺蛮尖,扎到手就不得了了。”

  “爸爸的奶奶扎到手没?刺猬血好不好喝?爸爸小时候怎么咳嗽呢?”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从儿子的嘴巴里冒出来。

  “刺猬血喝了,也没有用。你爸爸吃过很多土方子,还有蜂蜜,不是***妈从超市里买的那种罐子装的蜂蜜,是吃蜂巢蜜。记得那是六月的大热天,我在田里看到了一个马蜂窝,跑回去跟你爸爸的奶奶一讲,她二话没说就要去摘马蜂窝,头上戴着帽子,用围巾把脸和脖子一围,长袖外套和长裤再加上深筒雨靴,还带了手套,总之是全副武装,浑身上下只露出两只眼睛。为了给你爸爸治病,你爸爸的奶奶想尽办法……”

  母亲缓缓地说着,她的神情就像宁静的时光一样。她没有渲染气氛,自然谈不上绘声绘色。而儿子听得津津有味,他对母亲讲的故事充满了好奇。不知是好奇爸爸的小时候,还是好奇爸爸的奶奶,总之从这以后,儿子时不时会说“奶奶,我要听爸爸小时候和爸爸的奶奶的故事”,散步时要听,睡觉前要听,吃饭时也要听。

  儿子若来了兴致,便把故事转述给我听,讲不太清楚时非常着急,扬着手比划,生怕我没听懂。我一边不住地点头,一边顺着儿子的只言片语去脑海里寻找记忆,找呀找,有的画面实在找不到,内心深处顿时惶恐不安,似乎那些故事存在平行世界,又似乎那些故事已将我抛弃。

  儿子时常“要奶奶讲故事”,母亲时常无意之中讲起“奶奶的故事”。

  有一天,母亲和我带着姐弟俩去超市,途中碰到有人发广告传单。母亲和女儿都伸手去接广告单,她俩互相看了看,笑了。女儿快言快语地说:“奶奶,人家发广告很辛苦,每个人都接过来的话,她就可以早点下班了。您是不是也这样想的?”母亲微笑着说:“我年轻时,你爸爸的奶奶交代我们,遇到讨米的人,就算自己饿肚子,也要让别人先吃。因为讨米的人隔老远就看见一户人家,心里充满了希望。”“奶奶,我懂了,爸爸也说,自己心里要有希望,也要带给别人希望。”女儿笑盈盈地说。

  这时,我蓦然明白,自己不必恐慌,也不必担忧,不管那些故事是否记得,它们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与生命之中,化作蛋白质与维生素,化作图腾与信仰。它们会悄无声息地滋养、抚慰与敲打心田,告诉我们有爱便有光,有光便有希望。

  儿子的奶奶的皱纹与白发与日俱增,我只能在梦里去见我的奶奶,所幸我们拥有故事。故事还在,我的奶奶就在,儿子的奶奶就不会老。“奶奶的故事”滋养了我,如今也滋养着我的儿女。故事一代代传续,也便成了一种精神,我想。

  母亲说,你儿子跟你小时候一样,像极了,乖,听话,懂事,心疼人,就连喜欢看书、爱听故事也一样。我没有做声,心里默默地说,您也和我的奶奶一样,像极了。

 

  (写于2019.3.10.凌晨一点)

 

  (作者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支点杂志社副总编辑;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第十一届北京大学财经奖学金项目获得者;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兼职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校外研究生导师。)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