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冬至过后,一定春来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0-07-1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代雄】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又是一个冬至日。最早知晓冬至,还是很小的时候。好像是个下雪天,寒虐如虎,早上缩在被窝里起不来,就跟着同样缩在被窝里的哥背诵二十四节气。从立春、雨水,一直到大雪、冬至......大约也就是小学三年级吧,班里上自然课,老师讲到二十四节气,很随便地问了下,你们谁能说出几个节气?下面没有人吱声。这时我举手说,我能背出二十四节气,于是站起来将二十四节气从头到尾背诵了一遍。这不仅是让全班同学,而且连老师都睁大了眼睛。

  “冬至晴,年必雨。”这是句农谚么?不知道。准么?也一直没有那么认真地验证过。也就是那一年的冬至日,天气很好,我和几个小伙伴在门前打陀螺,无意从一个老伯的口里听到了这句话。打那以后,不知怎的,每逢冬至,就下意思地希望能下雨下雪。因为反过来那就是冬至雨则年必晴呀。过年天晴,暖阳如春,对小孩子们来说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

  随着慢慢长大,有关冬至的知识也渐渐多了起来。冬至一直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被称作冬节、亚岁、长至节等。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这天皇帝要到郊外祭天,百姓要祭祖,还有贺冬、祈福,北方吃馄饨,南方喝藕汤等民间风俗,有的也沿袭至今。清代有一首诗是这样咏冬至的:“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毕竟勾吴风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冬至之日,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一年中这天北半球白天最短。过了冬至,北半球的白天便渐渐变长起来。这样,过冬至也含有华夏儿女对苦尽甘来的期盼。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母亲给我们过的那个冬至节。那年夏天,父亲大病一场后就一直没有好转,常常躺在床上咳嗽不停。由于家里少了主要劳动力,挣的工分少了,分的口粮少了,常常是这个月钱超支,下个月粮超支。为了生计,母亲白天出工劳作,晚上纺纱织布,没日没夜,硬是把我们这个风雨飘摇的家给撑了起来。那年冬至,母亲起了个早,用平时集攒下的鸡蛋到集市上换回了几斤藕,还到肉摊上找大个子屠夫称了两根筒子骨。在母亲洗藕切藕煨藕的间隙,我问母亲:“今天家里有客来么?”母亲没有直接回我的话,只是很坚毅地说:“今天是冬至,我们家过冬至节。”当时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一般人家都不大过冬至节,而一向节俭的母亲是怎么想到还要给我们过冬至节的。到香喷喷的一罐藕煨熟端在桌上时,母亲先舀了一碗,毕恭毕敬放在灶台上,小声说道:“灶神爷,给您老过冬至节了,今年没有肉,明年一定补上!”接着又舀了一碗,叫哥端放在神柜上,敬祖宗!然后给我们一人一碗。那碗藕,油花花的,粉扑扑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得好香,也成为我记忆中的最香的藕汤了。

  许多年后,我明白了,母亲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给我们过冬至节,与其说是祈求上苍、祈求祖宗让我们家度过难关,倒不如说是她在给她自己以信心,给我们这个家以信心,严冬定会过去,春天定会到来!母亲用这样的方式教育我们,要我们在各种艰难面前不屈不挠,努力向前。

  今天又是冬至节。站在冬至的早晨,阳光灿烂。我在想,就是过年下雪又能怎么样呢,接下来不就是春光明媚,春暖花开么。

 

  (写于2019年冬至)

 

  (作者简介:刘代雄,网名“海之脉”,湖北仙桃人,系监利县政府办公室干部,闲暇喜读书写作,在微信平台和网络发表散文随笔多篇,出版有散文集《苦楝花开集》)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