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的读书故事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1-07-11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徐传明】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乐徐传明散文读书的故事.jpg


书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自古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每个人都有一段读书的故事。古时就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传唱。汉代孙敬为了读书创造了“刺骨悬梁”的读书方法。明朝刘基年轻时不用心读书到处闲逛,有一次他在松溪见一村姑在洗一堆如小山般的棉纱,便好奇问之。姑娘答曰:“天下没有浣纱女,人间哪有衣暖身,没有百温不厌者,哪有高深学问人;铁杵磨针成至理,文君攻书可专心?”受此感悟,刘基勤奋攻读,为鞭策自己,自号“百温”,以示千读百温之决心。“百”与“伯”古今通假,故取名刘伯温。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在大英博物馆留下深深的脚印,周恩来“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传颂至今。我的读书故事则从“折木识数”开始说起……

由于我们家居住偏远的乡村,望子成龙的父亲在我五岁半时,由外婆陪伴就将我送到了家住集镇的小姨家念书。我和小姨同事的女儿王玉珍就读于民办小学。由于年纪小不懂事,每次下课后我俩就玩玩打打地逃学回了家。老师告状告到我小姨那里。小姨为了我读好书,曾将我抱着往她家前面河里跑,并恐吓说“再逃学就将你丟到河里!”就这样玩玩打打、战战兢兢度过了一年,第二年转学到公办小学。隨着年龄的增长,我的上学欲望不断增强。小姨看我逐渐懂事,于是用蔑片折成一个弓,然后穿上线,线上挂了二十个小木牌教我识数,教我加减法,就这样在年年“三好学生”的光环下度过了一、二年级。三年级一开始,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在“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精神指导下,学校也几乎乱了套,天天揪斗校长,学“老三篇”,跳“忠”字舞。业余时间捡大人丟的纸烟盒,折成三角尖的“撇撇”,打撇撇。用喷雾器管自制猎枪打鸟,到河里下“绷钩”和“卡子”,打猪草、打粽叶、割马草。到1970年入中学,时而批“读书无用论”,时而批“读书做官论”,天天抄报纸批“克己复礼”,批孔孟之道。今天到这个生产队插秧,明天到那个生产队割稻,或者在学校养蚕、养猪代放牛。好不容易熬到1971年邓小平复出学点知识,不到半年又被打倒。1972年二机部五七干校13连借驻学校,我们整整停了半个月的课。这时五七干校跟学校派来一个姓刘的女校长和一个姓余的政治老师。整天大会、小会批“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年我担任数学课代表。有一天我去办公室交数学作业,数学老师兼班主任鄢老师表扬说:“传明真积极!”我随口说了一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时正巧被进门的余老师听见把我一顿臭批:“你小小年纪就想走白专道路,思想这么不纯,你这是资产阶级的苗子!”经他这么一折腾,我学习上好像蒙了一层阴影!到了1972年下半年进入高中学习,又分为“农机班”和“农技班”。我们农机班今天开着插秧机到生产队插秧,明天开着拖拉机到另一个生产队耕地。就这样高中玩玩打打混到了毕业又上山下乡,经过两年的磋砣岁月的磨砺我被招工进了工厂。

1978年粉碎“四人帮”,教育走上正规。厂里为了增强我们的文化知识,专门将我们抽出来脱产进行初中文化课补习。这使我又有了二次读书的机会。由于刻苦学习,我三个月顺利地拿到了毕业证。1983年,我又遇到了工厂兴文凭风。身为中层干部的我,深知“空袋子不能站起来!”于是,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政治,于1985年进入干部学院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有所积累。回厂后由于事务性的工作缠身,由我看书变成了书看我,所学的知识又还回了老师。再后来,经过企业改制、下岗、重组到退休。

退休后迎来二次上岗,辅导孙子学习。由于知识匮乏,不得不又拿起书本重新学习。验证了诗中的两句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我于2019年创办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传明往事》,刚开始只写一些回忆类的作品,后来慢慢写起散文、诗歌、短篇小说,截至目前已近多篇文章诗歌发表在《东方乐读》《随园诗词》《山鸣》杂志上,并有70多篇文章刊登在《传明往事》上。

回首往事,书写尽了我人生曲折。书为我增加了乐趣,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同时也增强了我防老年痴呆的能力,我将继续下去,生命不止,读书不止,写作不止!愿书陪伴我到永远!


(作者简介:徐传明,生于1957年,曾任国企分厂厂长、公司总经理、工会主席,退休后定居杭州。在2019年创办的微信公众号《传明往事》上发表39篇散文,40余首诗歌。先后在《山鸣》杂志、《大楚英才网》发表作品多篇)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