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清明思亲忆慈父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3-04-04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黄美涛】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清明时节思念故去的亲人。想起了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三周年了。但他的音容貌仍在眼前。他生于1925年农历月初,卒于2020年农历月初,享年95岁。

父亲的出生地是本市洈水镇火连坪村9他有3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共计5兄妹。他们四兄弟的名字最后一个字连接起来,就是“锦绣乾坤”四个字即老大叫黄万锦、老二叫黄万绣,老三叫黄万乾、老四就是我们的父亲黄万坤。由父亲他们那一辈往上追忆,就是我们的爷爷(我们按农村里的叫法,叫佬佬)黄邦文,他是一个种田的行家里手,栽种几亩自己的田地,一家人的生活也是自给自足有余。他把几个子女也教育培养得很好,各有学成。老大学医开药铺行医,老二学农耕种粮田,老三学商搞点小生意,老四学工搞印刷技术。四个儿子结婚成家后,每个儿子一个单独的住屋场。像这样的人家在当地也算是“老门老户有门登”的人家。如果再往上追忆就是我们的太爷爷(按农村里的叫法我们叫公公)黄安奇,号寿青。据说在当地当时还是一个“人物”,在清末民国初年,他是松滋旧县府一个部门的官员,出入都是“轿抬马骑”。后来他辞官回家,做了黄氏祠堂的族长。



父亲黄万坤因是家中男孩子中最小的一个,所以从小有点调皮闹事,有点小乖张,深得他父母亲的疼爱。六七岁时就送他去读书,在黄家祠堂的私塾里读了好几年书,他说当时有一本书名叫《大学》,私塾先生要求包本(即背诵),背不出来,还打了手心后来父亲就被他的父亲送到外地去学印刷技术,出师后也跟过几个师傅搞印刷,但他受不了约束,中途就跑回家了,帮他的大哥黄万锦(在当地一个小集镇上开药铺行医,是一名中医)收医药费账和到山里去采购中药材。

1949年解放后,父亲在家里闲了几年,大约是在农村实行合作化以后,就到刘家场镇的一个印刷厂去搞印刷了,属于“大集体”性质的工人,有固定工资发。1962年国家实行国民经济调整,动员城镇居民和工作人员下乡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当农民。而且在当时农村劳动的收入要比城镇工人的收入多,那有一句话叫“一网打一个县委书记是说一个农民用网到堰塘里去打鱼,把鱼拿到街上去卖,所得到钱要比一个县委书记的工资还要多。于是1962年父亲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当起了农民。他想了很多“发家致富”的办法,养猪养羊养鸡养兔养蜜蜂。项目很多,收入不多。即便是这样他也不气馁,继续在农村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分田到户了,他把自己的责任田耕种得很好,种稻谷种大小麦,种棉花,用汗水换丰收。

2005年农历腊月十五,我们的母亲去世了,当时父亲已经80岁,但他仍然一个人住在乡下老家,继续耕种他的责任田,还养猪养鸡,每年腊月杀一头肉猪,让他在县城工作和生活的子女们拿回到了2017年年底,父亲已经92岁了,实在是一个人在乡下单独生活不行了,才来新江口和我们同住,直到20202月去世。

回顾父亲一生,他的前半生在城镇混迹,有点桀骜不驯,他的后半生,在农村实干,有点得意欢心。他的性格坚定有点脾气,讲志气不服输,土话叫“不把别人看破”,在农村算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2020年春节时父亲说在我们家乡像活这么大岁数的人不多,现在天天有肉有鱼吃,比过去“大地主”家里的生活都好,我这一生值了。但作为后人的我们,看到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被病痛折磨得痛不欲生的样子,心中难受极了。他的头上长了一个毒疮,医生说是一个恶性肿瘤,不能开刀,只能采取保守疗法,就是隔几天用碘伏加一种止血药,在患处搭一个敷料,包裹紧止血。父亲在生命倒计时,有夜不吃不喝滴水未进后,才咽下最后一口气,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今年是父亲去世3周年。清明时节,追思吊唁,愿父亲在“天国”里永远没有疼痛,一路走好!


(作者为湖北省杂文学会松滋分会党支部书记、理事)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