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从荷花冲走出来的王家大嫂——写在我大嫂王治珍80岁寿庆前夜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4-04-03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王先洪】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上个世纪1962年秋,在我的大哥刘才汉28岁时,与家住荷花冲、芳龄18岁的大嫂王治珍喜结连理。

次年的暑假,我与三哥王先涛前往当时的老城区团山公社合兴大队(现在的团山村)大哥大嫂安身立命的地方去探亲,当时我15岁,三哥18岁,第一次来到了那个美丽的小山村--荷花冲。

在那里,我领略了荷花冲的山乡美景,也与那个地方朴实善良的男女青年打成一片,在稻场嬉戏,在竹林玩耍,坐在乘凉的竹床上拉着二胡唱着歌。那欢乐的情景,至今还让我兴奋不已!

因为当时正值刘少奇、邓小平在一线主政时期,农村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和实行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农民有了自留地,生产队劳动实行责任到人到组,多劳多得,农民积极性提高了,农村经济也活跃了很多,基本上缓解了困难时期带来的饥荒状态。所以在乡村也能看得到农民的笑脸,听得到青少年的歌声和笑声。

我大嫂家与我们母亲家一样,三代单传,大嫂也是家里的独生女,三代人的掌上明珠在饥荒年代,从老城区陈店中学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大嫂娘家过去其实是个殷实人家,全凭家人从事农耕经济发家致富,土改时先划为地主成份,之后降为富农成份,曾有一栋八大间的房屋,给了乡政府后分给了村里的几户贫困户居住她们一家五口人,只能住在过去的牛栏屋里,是三间茅草屋,也很精致,能够遮风避雨,且冬暖夏凉。我见她家所有的人都乐呵呵的,热心务农,重新起步兴家立业,对眼下的生活状态并无怨言。

1964年的夏天,我大嫂生下了王家的长子王征三,几家人为有了这个可爱的下一代而欣喜若狂!随即,我的母亲安排我和三哥王先涛前往祝贺,还发生了一件满篮去、满篮回的趣事:我和三哥从荷花冲返回西斋时,从新江口镇乘车到了西斋汽车站下车回家,司机和票务员将我们的两个空竹篮从车顶卸下来,就开车继续前往刘家场了。我和三哥去提篮子,才发现一个篮子里装着炒熟的苕米泡和麻花油条,另一个篮子里装满了糯米和鸡蛋。虽然看起来都是很相似的竹编鞋篮子,但我们从荷花冲返程带回来的可是两个空篮子呀!这一定是人家去送粥米的礼品被司机卸错了。

我和三哥一下子难住了,深知篮子的主人到刘家场去走人家没有了礼品会非常着急。我们兄弟俩坐在车站门口没有离开,饿着肚子等到快天黑了,也没人来领篮子。那时西斋车站只有半间门面房,还有一个称为魏站长的工作人员他见我们心急,打电话问刘家场车站有没有人寻物,回答说没有。魏站长说,你们提回去算了,我们告诉魏站长,我们家住在胜河大队四小队,如果有人找,可去家里拿,但是,过了半个月,也没人来领。

这一发生在饥荒年代的奇事,转眼过去60年了(我侄儿王征三今年满60岁),至今也没有找到提错两个竹篮的主人。有时,一想到那位提着我们家两个空篮子去送粥米人的尴尬场景,感到又自疚又可笑,且一直将此事引为遗憾。
文化大革命让当时中国七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大嫂一家更处在阶级斗争的暴风骤雨里。因为有几个当时的专政对象,更是惶惶不安。一家多人一次又一次被造反派以莫须有的所谓罪行被拉出去批斗,或游行示众导致我大哥一度妻离子散,流落他乡。大嫂当时上有四个老(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又有一儿一女(征三和小芬),生活的艰辛和苦难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

我大嫂很坚强,苦撑危局,维系了荷花冲这个家。为了求生,我大哥东奔西走,受尽人间的煎熬,直到邓小平第一次复出,全国通过一打三反镇压三种人(打砸抢份子),才刹住了当时愈演愈烈的文化大革命混乱局面,社会秩序基本正常,他好不容易再回到荷花冲与大嫂及子女一家人重聚。

改革开放年代,平反了五七冤假错案,我大哥刘才汉重返教坛,分别在陈店地区的几所中学执教,之后举家迁往沙道观镇,大哥在松滋第四中学工作直至退休,大嫂在学校后勤任劳任怨工作多年,将一个儿子、三个女儿抚养成人,都成家立业,虽然家境各有千秋,但幸逢盛世,衣食无忧,全家人生活状态都处于小康水平。

我大哥刘才汉在沙道观四中退休后,又举家迁往县城新江口镇。他们一家人白手起家,靠勤奋、节俭、智慧、拼搏,先在四中有一套福利房,后来又在市区购置了一套电梯房,创下了足够一家人进入小康社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我大嫂崇尚文化、有远见。因我大哥酷爱文学,秉承先祖有文化才会走得远之遗教。她支持陪伴大哥挑灯夜读、潜心写作,多次赞赏和支持我大哥编著书文的义举,为下一代留下了无价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宝藏。

我大嫂爱家持家有奉献。仅靠我大哥一个人的工资收入,将一子三女培养成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嫂竭尽全力为一个家庭的正常生活添砖加瓦,精打细算,从不向任何困难低头,是一位在无米之炊中也可让人衣食无忧的匠心巧妇和贤妻良母。

我大嫂吃苦耐劳是典范。她将家里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都当成自己一人的责任,任劳任怨,永不退让。她操心过问家里每一个人的饮食起居,工作事务,社会交往。她希望所有的家人平平安安、幸福美满。

现在,我的大嫂80岁了,我大哥90岁了。他们相濡以沫,互相扶持。80岁的大嫂将我90岁高龄的大哥当孩子一样细心呵护着,日常生活心心相印,晨昏相处,寸步不离。公路上,公园里,孩子们的家中,都可见个人相敬如宾、夫唱妇随、琴瑟和鸣的靓丽风景。

今年,我这个大嫂最小的小叔子76岁了。我们的心态都很年轻,在同龄人群里,我们也算是最健康、最快乐的。我希望我的大哥大嫂进入全面轻松休闲的时光,放下所有的忧心和牵挂,享受生活,快乐自己!我衷心祝福我的大哥大嫂晚年幸福,向超越百岁的长寿目标出发、再出发!


(甲辰龙年初春,在大哥刘才汉(90岁)、大嫂王治珍(80岁)生日前夕写于蓝天寓所)


(作者简介:王先洪 ,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 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现年75岁, 中共党员, 退休干部。曾任湖北省松滋市法院院长、政协副主席,市文联、市作协名誉主席,市杂文学会名誉会长。曾公开出版多本诗文集)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