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从放牛娃到冶金地质专家——追记洈水库区暖水街六合桥孙家富的人生轨迹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4-04-30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孙圣良】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雄伟险峻的武陵山脉,从湘鄂两省交界处出发,由西向东蜿蜒百里,一路顺势东进,伴随着洈水潺潺,奔向江汉楚天,到达湘鄂边界的暖水街境内。在这里形成冲积平原,澧阳坪、傅家坪、白木洲,因而渐渐平缓低调,层峦叠嶂,奇峰峻秀。丘陵与盆地环抱,绿水与青山倒映,相得益彰,将暖水街这颗璀璨明珠镶嵌其间,把这块风水宝地勾勒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在这幅美丽的画卷中,有一个闪光的亮点——六合桥。  

这里有槐荫树下的神话故事,有七仙女的美丽传说,有董的古墓葬遗迹,还有古色古香的孙家大院旧址。

公元1931年的农历七月初十,冶金地质专家孙家富,就出生在这里——久负盛名的孙家大院。

也就在他刚刚出生的前几天,不祥之兆降临,其胞兄二哥,由于自家的东屋石门框倒塌被压身亡为缅怀他,悲痛欲绝的父母,给他取乳名陪喜。

陪喜在八九岁时,年纪虽小,但很懂事,惹逗得父母及邻里十分喜爱,经常帮父母,在洈水河,六合桥原野周边羊放牛。

有一年夏季,山洪发,洈河水陡涨孙家富正在河滩头放牛羊玩耍,根本没注意洪水将漫滩在这千钧一发时刻,对河洲上几个打青蒿的村民见状,立跑步涉过急流,将孩子背跑至河岸上,这才避免了被洪水吞噬的危险。  

当时,几位好心人根本不知道,他们救了一个冶金地质专家孙家富这一年,他才12岁。

孙家富,出生在农耕家庭。由于父母的辛勤劳动,除了农作,还经营纺织手工,生产土白布,逐年积蓄,略有盈余,先后在六合桥周边的白堰湾铁匠湾庙田塝等地,购置田产16亩多地。

1951年土改时,家庭成份划定为中农。

解放前的1943年,日寇两次侵犯松滋,澧县,谓之江南战役。战火延乡里,鬼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此时,孙家富六口之家,为避战火,为躲壮丁,迫使外逃躲藏他们分居三地,大哥大嫂迁居王家,其他都躲藏在大山里。  

那年4月,孙家富寄读三元寺中心小学时,正遇上日寇清乡,他们随孙逢璋校长,逃至古堰头孙家大山。

20多天后,由其大伯父孙永松去接回六合桥。沿途民房被烧毁,尸骨遍野,田园荒芜,惨景凄凉。

此情此景,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发奋读书,长大后报效祖国,建设家园,不受外来欺凌的种子。

不想,当年10月,日寇再次来犯,在六合桥,他亲眼目睹了敌人,在邻居王茂春的屋旁边,用机枪将罪恶的子弹扫向人群,当即将王大妈及其孙子射杀身亡尔后,又将其表兄周文初周文炳杀害,扬长而去,其罪恶滔天,罄竹难书。

日本投降败退后,孙家富先后辗转到罗汉寺弥陀寺读书,至1946年小学毕业。

那年时局动荡,国民党发动内战,于是,他转到沙市中学暑假回到家时,乡保甲长,看到他年轻力壮,想抓他去当壮丁。

有一天,他们破门而入抓他,幸好其叔伯父赶来,奋起抗丁,孙家富才幸免于难。

无奈之下,他只身逃避至重庆,报考重庆建华学院。三年届满,1949年解放时,他才回到家乡暖水街六合桥。

孙家富的青年时代,是在新社会度过的,他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投入到为新生政权的建设中。

当年,解放军渡江南下,千军万马势如破竹,所到之处风卷残云。大军每到一个地方,伪政权土崩瓦解,销声匿迹。人们热情欢呼,庆祝解放。

解放军南下到达暖水街后,需要大批支前人员,孙家富主动报名,组织一部分身强力壮的青年,为南下部队担架送伤病员到王家战地医院他们当天往返,安全护送伤员,天天坚持,乐此不疲。政府给他们每人每天二市斤小麦,作为酬劳。他们的热情和愿之举,受到南下部队的表彰。

19513月,西斋区公所根据孙家富的工作表现文化程度,推荐他到松滋县政府工作,不久,县政府又推荐他到荆州地区专暑,分配到地区农林科工作。

从此,孙家富的人生轨迹,迎来新的起点,步入梦想与希望的新征程。

当时荆州地区农林科,设在古城老南门东堤街天主教堂内。

该教堂三层楼,院内有曲径水井花园竹林,果木茂盛,绿树长青,教堂大厅可容纳百余人聚会过去是城内信徒作祷告活动的场所,紧邻教堂前是护城河,沿河两岸垂柳依依,流水潺潺,风景宜人。

孙家富一心扑在工作上,全心全意为冶金矿业作贡献。很少考虑个人家庭问题,一家老小全由爱人在农村家料理,是典型的半边户,也是洈水移民到太湖农场罗滩分场的居民。

全家只有他一人是干部,吃商品粮,其他人全是农村户口有时假期回到家里,还要帮家里干农活栽秧扯棉等,样样农活抢着干,从来不向组织提要求。

1981年,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为解决孙家富夫妻两地分居,一次性批准他4口之家农转非,由中南公司及时解决三居室住房,终于解决了他长达30多年的分居历史。

1983年前后,他受命前往山西省中条山调查斑岩铜矿,接着又南下风陵渡,过黄河,入潼关,到西安兰州,越祁连,一路上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所到之处,对大西北内陆干旱气候风化特点、风蚀地貌、沙丘砾漠、花牛山脉的铅锌地质矿床特征有了例证认识,收集整理出第一手资料。当时,喜悦之余,他赋诗一首,以示纪念:


强光反射雪祁连,

飞砂走石戈壁滩。

偶见干河有垂柳,

密林深处藏酒泉。


1985年,孙家富曾先后两次组队到湖南广西,勘探调查锰业发掘情况,在探矿十分可观的情况下,建议两省区,在长沙南宁组建冶金地质调查所,经呈报,冶金部批准建立这两个省级调查所。为探定金矿铜矿、锡矿实现国家892项目计划奠定坚实基础,取得了探建结合、开发利用的良好成果。

进入90年代,国家改革方兴未艾,孙家富以他磅礴郁积的才华,厚积薄发,他怀着对国家地质事业的历史使命感和奋发向上的工作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家探矿开发之中,成为改革进取的开拓者促进者。  

这时,冶金部又安排他到东北工学院学习,期满后,根据冶金部部委编纂委要求,首编国家《中国铁矿志》《中国锰矿志》和《铬矿志》,由孙家富等担任主编副主编。他先后走遍中南424个典型矿区,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又辗转到鄂湘贵三省区的28个矿区,摸底调查,顺利地完成了编写工作,1995年定稿,1996年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在编写专著的同时,孙家富结合多年地质工作经验,完成了《中南地区锰矿发展及其对策》《湖南省锰矿方向的探讨》《中国锰矿探讨分析》《重视中西部冶金矿产,振兴中西部冶金矿业》《地质与勘探》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杂志专刋上发表。

1996年,孙家富被评为正教授,同时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他还是武汉市第六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武汉市科协委员。

孙家富的人生,平凡而伟大,清正而典范。从放牛娃到冶金地质专家的转换,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冶金矿产事业,功德无量。

他是时代的楷模,更是洈水库区及暖水街乡梓人们心目中的一份喜悦和自豪。

借此清明,追记缅怀先贤功德,以弘扬暖水街人不畏艰辛,砥砺奋进的勤劳拼搏精神,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2019年清明祭)


(作者简介:孙圣良,男,生于19497月,原住洈水库区暖水街,武汉工学院毕业,高级经济师,现居湖北省荆州市菱角湖管理区,已退休)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