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过好自己的节日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2-2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江南笔客】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2.14情人节刚过,关于此类洋节的话题热度不减。年轻人应不应该过洋节?每年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前后,网上都会有类似的讨论。我以为,随着年轻人生活方式日渐多元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趋密切,洋节但过无妨,只是首先要过好本国家、本民族的重要节日。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兼容并蓄向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之一,也是中华文明传续千年的重要原因。当今世界,早已告别天各一方、互不来往的旧时代。改革开放的国策、一带一路战略举措的实施,人员、资金的往来甚密,自然会带动文化沟通与互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可避免地带来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的互联互通和深度融合。但是请切记,谁能在时代洪流中博采众长、壮大自己,谁能以自己的发展惠及他人,谁就能在世界舞台的中央收获掌声,占据独具优势的话语权和领导力。

  一个国家的发展脚步,并不会因几个舶来的节日而受影响,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不过,越来越多的中国新生代对一些个洋节盲从与热衷,习惯性忽略从本土文化中长出的传统节日,或仅将它们留在日历牌上,或认为老土而不屑一顾,这倒是一个值得严重关切的问题。

  谈及传统节日,在不少人心中,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少上几天班,与亲人聚一聚。其次就是可以吃汤圆、粽子、月饼等节日美食,这种过节观是浅薄的,也难有灵魂的安顿感。

  传承好传统节日、充盈起节日内涵,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中国也有自己的“情人节”,但如何把握“七夕”这个时间节点,媒体的宣介,商家的炒作等等,都还缺欠应有的火候。如何引导青年一代在“七夕”用中华民族特有的方式方法去作出真情的表达,且在年轻人中形成一种共识和一种时尚,还有很长的修复之路。“七夕”纪念忠贞的爱情,中秋遥寄远方的思念,重阳菊花酒敬老尊老,春节的合家同欢,清明节对逝者的追思……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渊深海阔,是一座精神与情感的富矿,值得我们开发与享受。多了解一些节日典故,多熟悉几篇佳节名作,多体会几分历史滋味,或许比单纯地“玩”与“吃”更有意义。过节的真正意义在于人心的凝聚,文化的传承。

  中华文明在兼收和扬弃中前行至今,保留的几近精华,薪火需要传递。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本心不忘、真情永存, 要做本土文化虔诚的守望者和践行者。本民族的才是自己的,也才是永恒的!

 

  (作者本名李邦元、李杨,系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副秘书长)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