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农村“接太公”大操大办之风不可涨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6-0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家云】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近日,一位在大冶城区搞个体经营的朋友,回到家乡某乡镇农村,将接到本湾的本族“太公”请回家中供奉两天,像办喜事一样大肆宴请亲友,花去招待费2万余元。朋友诉苦道,他开始本没有想过要回去“接太公”,可一些在农村生活的乡邻都这样做,也有亲友这样劝他,说他生意做得好,全靠“太公”庇护。他虽然不相信此说,但不便被人家小瞧,所以还是硬着头皮,在本湾最后一个接了“太公”。

  近些年来,鄂东南农村一些地方盛行“接太公”,将本姓氏“太公”从一个村庄接到另一个村庄,轮流供奉,而且成群结队、敲锣打鼓、声势浩大,常常引发与其他宗族的矛盾冲突,甚至宗族械斗;一些党员干部也参与其间,甚至不惜动用公车,这本不值得提倡。将“太公”接回村里后,供奉在本湾祠堂,大家轮流去敬敬香,表表孝心,倒还可以。可偏偏人们还不满足,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更为了得到“太公”更多、更好的庇护,争相将“太公”接到自己家中供奉,不仅自己一家人顶礼膜拜,还宴请亲友,让亲友们也来“沾沾光”。别人“请”了,如果你不“请”,又怕“太公”让老天爷不给“自己田里下雨”,更怕其他村民甚至亲友看不起自己,说自己怕花钱、小气。把“太公”请回家了,“没有行头有比头”,多少钱一桌,用什么牌香烟、什么牌酒别人有先例,你不能比别人办得差。在这种相互攀比风的引领下,接一次“太公”,每家踮起脚来做长子,花去一两万元钱,就不足为怪了。这还不包括亲友们赴宴时所花去的香纸爆烛钱。每家花一两万元,一个村庄少则几十户,多则逾百户甚至数百户村民,一个乡镇、一个县市同姓的村庄又有多少,这样累计起来,“太公”如此“巡游”一次,村民们为此花去的钱财,就不是一笔少数目了。

  农村“接太公”大操大办之风不可涨。“接太公”是一种封建迷信,而“太公”接回了要人陪,这又不可避免地导致主人家窝赌、聚赌,而这些不说,其潜在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就是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可谓背道而驰。而借“接太公”之机,大操大办、大肆宴请亲友,花去平时节俭和辛勤所得的钱财,同时引发相互攀比风和铺张浪费风,更与时下所推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格格不入。但愿有关部门和一些农村基层组织能切实加强监管,注重正面宣传、引导,狠刹这股歪风,不让这股风成为蔓延之势。

  2017-6-6

 

  (作者系湖北省大冶市检察院干部,杂文家,其杂文《笼中鼠》获全国首届鲁迅杂文奖银奖)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