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慎用不实言论污化老人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7-1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亚夫】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说来让人伤心,现在每每出现“老人撞倒”,人们就自然浮现“老人碰瓷”,结论是“老人做坏事”。笔者试着打上“老人与坏人”在百度中搜索,结果竟有30多万条,而且绝大多部分信息是负面的,对老人持批评、嘲讽的态度,其中不乏诅咒、谩骂的。归纳一下,其理由主要有两点。

  一曰:“老人变坏论”。摔倒讹人、扰人广场舞、公交抢座、随地吐痰、买东西不排队、公共场所打赤膊,高声喧哗、攀折花木、不走人行横道,诸如此类都与老人搭界,于是“老人变坏论”大行其道。

  不可否认,人是会变化的,世上真正变坏的老人是有,但,这是极少数。我参观过监狱、劳改农场,曾经就老人犯罪问题求教过对方,得到的回答是老人犯罪率不足5%。事实很清楚,我们绝大多数的老人是好的,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是与人为善的忠厚长者。其实例举的不少“坏事”,比如公交抢座、买东西不排队、公共场所打赤膊,高声喧哗、攀折花木等,与其说是老年人所为,但更多的恐怕还是年轻人。因此把坏事推向老人,这既不合事实,也不厚道。讲我们爷爷、奶奶辈的长者是专事不文明之事的“坏人”,于心何忍,于情何堪?!

  二曰“坏人变老论”。其理论是这一代老人经历过“文革”,是所谓“喝狼奶长大的”。现在个别老人碰瓷、讹人等,“其实不是老年人变坏了,而是,那拨坏人变老了。”

  人总要经历生老病死,总会变老的,“坏人”也是人,当然也会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坏人变老”没有错。但讲经历过“文革”, 就是所谓“喝狼奶长大的”,因此都是坏人,是什么“那拨坏人变老了”,这就打击了一大批,缺乏辩证的观点。当下这一代老人经历过“文革”,受到过极左思潮的影响,这不假,但讲因此是“喝狼奶长大的”,这就污化了我们的老一辈。应当看到当年有些年轻人确实有“打砸抢、讹人、坑人”的,干出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但这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知识青年是一腔热情跟党走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都是好人。我们的爷爷、奶奶辈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君不见现在我国上至国家领导人、社会耆英贤达,下至有关机构、企业的重要部门,不少岗位就是由当年知识青年担任着。

  其实,不管是“老人变坏论”,还是“坏人变老论”,都是基于“老人中坏人多”的立足点,这种以年龄段来划分坏人多少,本身是不科学的。老人中有坏人,但由此得出“老人中坏人多”就有以偏盖全的错误,正像以前指责“河南人骗子多”“江北人不讲卫生”等,都是站不住脚的。资深媒体人闾丘露薇说得好:“大家讨论问题的时候,能够针对的是行为本身,而不是针对这个行为的人的性别,年龄,族群。如果新闻报道了一个河南人行骗,于是很多人会感叹,河南人就是不能相信;媒体也喜欢用一个世代来总结一批人,比如“八零后”,“九零后”,把一些人的行为,定义为所有这个人群的行为特征,于是多样性多元性就被忽略不计了——动不动给一群人贴上标签,那是一种偷懒的思维方式。”

  广大老年人,为国家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岁月,现在年老体弱,成了社会的弱势群体,理应受到社会的关爱和邦助。这是人类良知的反映,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我们对老人中的不良行为,可以批评,但倘若利用网络的话语权,群起而攻之,口诛笔伐,进而发展到诅老骂老,那不仅是老人的不幸,更是社会的不幸,是我们子孙的不幸。

 

  (作者简介:,名方波等,上海市人。曾任《上海老年总编助理兼副刊部主任、《休天地》杂志主等。系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老年旅游专业委副主任1970年在《人民日报》首发杂文,2009年以一篇杂谈,促成了一项全市性的“迎世博”活动,最后诞生了新“沪上八景”。有《杂坛徜徉》《人生想曲》等专著十多本)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