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别了,洋人节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11-1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齐刚】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像情人节、复活节、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洋人节深深影响了我国的青少年。这些带着浓郁宗教色彩的西方节日,因其特殊的文化底蕴和异域风情,加之一些媒体和网络的推介,越来越受到中国小青年的追棒。商家也借机造势,营造气氛吸引消费者,洋人节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让许多民族节日相形见绌,社会上呈现出传统节日“淡化”的趋势。

  诚然,年轻人爱标新立异,追赶时髦,商家也是在商言商,借洋人节赚钱,这都可以理解。可是,有部分党员干部和国家公务员也参与其中,糊里糊涂过洋人节,这就是政治修养问题了。无神论者去过宗教性节日,这是信仰不坚定,思想不清醒的体现。如果一个民族的群众热衷于另一个民族的节日,这说明文化入侵已是极其严重了。古人云:“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官员的言行具有强大的示范效应,我们又不是基督徒,何来圣诞节?我们又不是上帝的子民,何来情人节?我们更不是西方的公民,缘何要过西方的节日?我们的祖先叫炎黄!我们是龙的传人!这一点,国人不该忘记!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进程中产生了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传统节日形成的过程,也是这个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古有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家人团圆,赞天地之化育;有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家人团圆,念祖先之恩德;有赵藩的“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的端午节,家人团圆,感先贤之圣德;有苏轼的“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中秋节,家人团圆,报四时之恩赐;有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重阳节,家人团圆,孝亲人之大恩。这些无疑都是证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注重民俗节日的民族。

  根据上述的国情, 在年初,(新华社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文件要求:“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加强对传统历法、节气、生肖和饮食、医药等的研究阐释,活态利用,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习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央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 ,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这也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举措。

  总之,传统的节日不仅仅是彰显了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猛机智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类精神遗产。别了,洋人节!

 

  (作者为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荆州市诗词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会员)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