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党员干部也应与群众结“亲家”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01-0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东升】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据央广网消息,新疆吐鲁番市万余名教师按照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深入学生家庭与家长结“亲家”。此举不仅大大增进了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的联系和感情,还促进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深度融合,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看了这则新闻,党员干部也应该从中受到启发,也应该积极、主动地深入到群众中去,亲近群众,与群众结成关系密切的“亲家”。

  作为我们党的一种优良传统和作风要求,过去,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与群众建立过某些联系。但这些联系,一是频率不高,次数不多,二是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不对等,在群众的心里,党员干部,就是比自己要高一等。

  这种状况,其实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不深入、不细致、不密切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要求党员干部对待群众,要像对待地位平等、关系亲密的“亲家”一样,不仅常来常往,而且彼此尊重。只有这样,彼此之间,才能够就一些问题达成共识,然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党员干部与群众结“亲家”,不仅让人觉得温暖,而且更富人情味,更接地气。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只要结成了“亲家”关系,彼此的心一定会更近,关系一定会更和谐,感情一定会更浓、更深。群众成了党员干部的“亲家”,群众的事,自然也就成了“亲家”的事。出于人之常情,党员干部在处理“亲家”的事情时,一定会格外上心。这样,速度会格外地快,效果也会格外地好。

  党员干部把群众当“亲家”,不仅是一种思想上的进步,同时也是一种作风上的进步。思想上,党员干部会更加尊重群众,相信和依靠群众;作风上,党员干部会更加深入群众,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党员干部只要在思想和情感上跟群众结成了真正的“亲家”,他们的服务态度一定会明显改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定会大大增强。于此同时,群众的人格和尊严也一定会极大地提升,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当前,脱贫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要想如期、圆满地实现目标,与群众“结亲家”,不失为一个妙招。

 

  (作者简介:黄东升,男,1963年9月25日出生,大冶还地桥人,现居黄石,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心学校辅导员、中学校长、片区党支部书记,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黄石市散文学会会员、大冶市作协会员。198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教育教学论文、时事评论六百余篇(首)。)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