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廉”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6-04-22 【来源:2016年4月20日《松滋杂文》】 【作者:高浦国】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笔者在1994年黑龙江《党的生活》杂志第三期“群言堂”栏目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说“廉”》的杂文。今天,也就是2015年12月21日中午,在下从央视看到一则新闻:中新网北京12月21日电“汉语盘点2015”最终结果出炉,最受关注的年度国内字词分别是“廉”、“互联网+”。回想21年前,笔者写说“廉”的时候,反腐倡廉是时下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今,这个“廉”字,又热到成为当选年度国内最受关注的字。正如专家点评认为,最终当选年度国内字的“廉”则延续了去年国内词“反腐”的热度,反映出人们对净化社会环境、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迫切期待。当下,党中央反腐倡廉力度不断加大,打“老虎”打得国人振奋,拍“苍蝇”拍得百姓叫好。可见,人们对于各种腐败现象,已了然于心。但对于“廉”字的内涵和外延上的理解不尽相同,大有必要再细细说道说道。

  廉,原意比喻有棱角、锋利。引申为品行端方、高洁、清正、节俭、公平、不苟、明察等含义。《周礼》记载了当时评价“廉吏”的六条标准,“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其一指善于行事,能获得公众好评;其二指能贯彻执行政令;其三指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其四指品行方正;其五指执法不移;其六指辨明是非。这六条标准皆冠以“廉”字,强调的是既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历代封建社会统治者一直沿用“六廉”来规范各级官吏的行为。像官居卿相、身居陋室的魏征,两袖清风、一肩明月的郑板桥,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包拯、海瑞,还有修建都江堰的李冰,开发岭南的柳宗元等等,都是一直被人民视为廉吏、清官的典范。

  纵观我国历史,人们对廉吏或清官是推崇赞扬,而对贪官则痛恨和大加挞伐的。不然“黑包公”的廉洁之事,尽管艺人们变着法地演了数百年,人们为什么还久观不厌?可见,惩腐倡廉是民心所向、众言于归的一个久远的话题。

  以古为镜。窃以为,我们党的干部与古代官吏固然有本质的不同,后者效忠于封建统治者,前者是服务于广大的人民群众,但作为国家政权的执掌者,其自身清廉与否,与人民爱憎、与国家兴衰关系甚大。“公生明,廉生威。”同时,由于“廉”字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执政者的起码要求,则以廉立身、以廉为民的思想倡导,古往今来都是一致的,廉官廉政,不仅为封建时代人民大众所期盼,亦是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根本所在。

  作者:《尚志市志》执行主编、省杂文学会理事

  作者联系地址:尚志市政府办公室535室

  本文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