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由“拒礼”想到的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6-07-2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高浦国】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古往今来,人与人相处,常遇接受与拒绝两种情况。有的人总是觉得“盛情难却”,于是认为接受比拒绝合乎情理。可是接受不一定会带来心灵的舒坦和精神的愉悦。对一些非己所属的“礼物”,一旦开始接受,渐渐地、久而久之就会使自己步入“雷区”了。因此,学会拒绝,就是一种操守,一种境界,一种正直,一种明智。

  以送礼为名,行贿赂腐蚀之实,当今社会不乏其人,而送礼行贿这种腐败现象并非生于今日。那么,怎样才能将“拒礼”演绎得完美呢?在下想到了“羊续悬鱼”的故事。早在东汉年间,河南南阳郡的太守名叫羊续。他居官清正,义断曲直,对当时社会中送礼行贿及庸俗、奢侈的官场恶习,不仅深恶痛绝,且能身体力行巧妙地予以抵制拒礼。一日,一位郡丞为了讨好羊续给他送来一条鱼,一再说明鱼不是花钱买的,是他自己钓的。羊续再三推辞,其仍执意留。羊续无奈,心生一计,便把鱼悬挂在房檐下,意在坚决不吃它。没过几日,那位郡丞又送来一条更大的鱼,羊续仍予拒收,彼此争执不下。羊续便把他带到屋檐下,只见其上次送来的鱼已被风吹日晒煎干了。那位郡丞见此情景哑然无语,羞愧而退。此后南阳的百姓们闻知此事,便亲切地称羊续为“悬鱼太守”。

  “羊续悬鱼”,以此“拒礼”之举绝非偶然。据史料记载,羊续为官清廉正直,可谓两袖清风,心无私念,这在昏君奸臣当道的封建社会的确是难能可贵的。由此可见,拒礼必须有坚持原则的操守,有了这样的操守才能理直气壮地做到拒绝。唐代贤相陆贽,学养才能和品德风范深得当时仁者智者称赞。苏轼认为他是“王佐”,“亲师”之才。面对腐败的社会风气,陆贽严于律己,从不接受任何人的礼品,始终过着粗茶淡饭的简朴生活。唐德宗曾向他下过密旨:“薄利收亦无妨。”而他却认为:“贿赂一开,辗转滋甚,涓流不止。”他的这番话使皇帝大受感动。

  如今,送礼行贿已成为一种危害社会的腐败行为。居心叵测的送礼行贿之人,往往是为捞取私利,而给一些有权的、管钱的、管物的、管项目的、管审批的送礼行贿。受贿者则利用职权之便,为送礼行贿之人非法谋私提供方便,其结果是送礼行贿者与接受贿赂的双方都得到了非法私利,而国家财产却因此蒙受巨大损失。而且,个人私利得的越多,国家财产的损失额度就越大。因犯贿赂罪给国家和集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案例举不胜举。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薄熙来、王怀忠、白恩培、张中生等等这些贪腐的“老虎”和“巨蝇”的一个个落马,仿佛一声声响亮的警钟,告诫人们对送礼行贿的犯罪行为决不能等闲视之。在下想:古人羊续与陆贽等尚知受贿可耻而悬鱼于檐下或“拒圣旨而不受贿”。毫无疑问,我们共产党的“公仆们”在拒礼拒贿反腐倡廉方面,理所当然地能有比古人更高明的举措。

 

 

  (作者系黑龙江省尚志市政府办公室《尚志市志》执行主编,杂文家)

  编辑:邓康康

  审稿: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