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劝人知足十不可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12-2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汪强】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某天,我捡到了一本知足长乐宣传手册,其中一章为十不可,说得颇有道理,摘录如下:

  不可将昨天之足看作今天之足。某小学生放学回家,告诉父母老师要求学生大家每天至少吃一只鸡蛋,每星期至少开两次荤。大人便说:“你太不知足了。当年,我们上学的时候连稀饭都吃不饱,现在你每天有饭吃,想吃多少吃多少。又想到要开荤,还每个星期两次,太不知足了。”在这里,家长就犯下了一个错误,就是将昨天的标准当作今天的标准。按今天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吃饱喝足,还要保障足够的营养,哪种营养元素至少达到多少,否则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就有不足。

  不可不看足之隐患。有一女子本是名牌大学本科毕业,后来也有不错的工作,可结婚生孩子后,她成了全职太太。有人对她很羡慕,说她福气好,可她却常常唉声叹气。姐姐便说她:“他不要你上班,供你吃供你喝,与我相比,你就在天堂,可你还还愁眉苦脸,你呀,你太不知足了。”这女子却说:“你看我在享福,我也确实在享福,可这福享得不踏实。他什么时候将我一脚蹋开,我就没有着落了。”“我看他待你好好的,你怎么说这个话?难道你看出了什么苗头不成?”“苗头暂时倒没有,只是他们单位一下子离了两对。”这么说,倒是要防着点儿。防?怎么防?

  不可用一把尺子量足与不足。通常情况下,我们可直接从需要的角度衡量足与不足。这有它的道理。从维持生命的角度看,人的需求并无过大的差异,人的足与不足有大致相近的标准。这就为进行社会救济提供了客观依据。除了从需求的角度看之外,还可以从创造财富能力的角度看。创造能力强的,可以将标准适度提高。用这把尺子衡量足与不足,可以减少小富即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创造力较低的人就最好不用这个尺子衡量,用这把尺子衡量,只能增添他们的自卑感。不平衡感,何必呢?

  劝人知足不可有身份歧视。“我劝你要知足。你想想你在乡下过的是什么日子?现在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还不知足。”“你想想在娘家过的是什么日子?现在过上了这日子,你还不知足,就是没良心了。”类似的说法还很多。照这个说法,哪怕在一个家庭,足与不足也应该有两个标准,来自农村的是一个标准,来自城里的是一个标准,这不明显是歧视吗?打个比方,大儿媳来自农村,小儿媳来自大城市,难道可以用两个标准衡量她们的足与不足吗?

  劝人知足是可以的,但不可勉强人家知足。曾经有一段时期,明明是缺衣少食,却硬要人相信老百姓是丰衣足食,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谁不这样说,谁就是对社会不满,就是给新中国抹黑。试问,如此强制人们知足,能让老百姓知足么?这种知足,能抵御饥饿与寒冷么?能让人长乐么?

  还有几个不可,觉得不怎么样,有给人凑数的感觉,不再抄录了。

 

  (作者系首届全国鲁迅杂文奖银奖获得者,其获奖作品为《麻雀为何要自由》)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