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也是人类最忠实可靠的伴侣,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就是狗。早期人类居住的洞穴里就有狗的化石,殷墟文物中,就有狗的遗骨出土,陶器上也有刻着狗的图案。由此可见,狗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狗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得力助手。在许多国家的海关,都有“狗关员”在行李传送带沿途巡视、搜查毒品,并建立奇功。还有破案擒敌的警犬、传信送书的邮犬、保护牛羊的牧羊犬、捕捉猎物的猎犬、表演杂技的杂技犬、守家护院的看家犬、协助人们生活的救生犬、导盲犬等等。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更有前苏联6万条军犬抗击德军浴血奋战,立下不朽功勋的传奇故事。
古代人对于狗的评价,以“义犬说”影响最大,屡有义犬救主、义犬伸冤、义犬报恩等传奇故事见诸文学作品与民间传说。
《续搜神记》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晋代有个姓杨的后生,养了一条狗,他与这狗出入相随,形影不离。一次,他喝醉了酒,路过一片沼泽地,躺到草地上就睡着了。时逢野火燎原,风势正盛。狗惊恐大叫,可是这后生酣睡不起。狗情急生智,跳到了水里,带上一身水,洒在了后生所卧的草地旁。这样反复多次,周围的草变得湿漉漉,从而阻止了野火的蔓延,捡回了后生的一条性命。可是那只狗,却因之累死了。
中国有句古话:“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现在人们养狗、爱狗,说明人们对于忠诚的向往从未走远,同时也说明每一个人对于家、国的热爱在发酵、在共鸣。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也没有任何一件事或物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人们的赞赏。而一只狗的背影,书写着随遇而安、无怨无悔、忠心耿耿、尽职尽责的风采。
君不见,易水河畔的慷慨悲歌、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穿越历史时空,忠诚的底色逾远而弥存,“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畏,腹中满是草根、宁愿饿死也不投降的气节,平凡世界中的奋发图强,诚信人生的坚持,新时代固有的新担当,更有无数不懈奋斗的普通你我,共同托起了民族复兴的事业。古往今来,多少人用生命唱响了忠诚的强音,多少人用壮举书写了忠诚的内涵,深深印在历史深处,丝丝化入民族之魂,缕缕照亮我们前行的脚步。
千百年来,忠诚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当有人用功利眼光去衡量世界的那一刻,往往是陷入“伪忠诚”的泥沼。一些人把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抛到一边,把个人利益、个人地位、个人名誉看得比什么都重。这些价值观的错乱,导致行为的变异。那些变了味的“忠诚”,只会让人更加浮躁、更加迷惘。
其实,从一只狗的背影,我们可以看到,忠诚从来都没有高居云端,它就在履职尽责的岗位上,就在我们每一天平凡的日子里,就在我们不忘初心的每一次选择中。
(作者为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政协常委、松滋市杂文学会常务副会长、涴市镇文化站站长)
编辑: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