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从“狗血淋头”说起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02-0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裴光亚】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九州日月开春景,四海笙歌颂狗年。2018年系戊戌狗年,研究与狗有关的文化,倒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研究发现,千百年来,狗一辈子忠诚老实,似乎天地本分。可到头来却倒了千百年血霉。先贤们不知是被恶狗咬过而恨它恶它嫌它忌它,还是先贤的前辈因为狂犬病英年早逝过,因而杀父之仇永生难忘?查历史典籍无可考,问知深学究无可考,从青丝萦绕到白发,无可考。

  请看悲壮的狗情报告:

  人们恨狗入骨,将狗骂个体无完肤。它从头到脚,由里到外,从神到态统统都是臭名昭著。人们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狗肉,一边骂着臭熏熏的“狗德”。其状态,犹如部分为富不仁者,嘴里吃肉口里骂娘一般,两相比较,后者有过之而无不及。

  先从“头”说起:给坏蛋出主意的人,凭什么就成了“狗头军师”而不是“猪头军师”?狗眼光不比猫差,夜晚守贼防盗,目光如炬,凭什么就“狗眼看人低”?狗的体型与庞然大象本来就不可比较,人们偏偏要拉郎配地“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形容阴险的词语很多,人们总拿狗开涮,说什么“咬人狗儿不露齿”。不过,有一词,还算对狗评价似乎沾有公道边边,“狗血淋头”系旧时迷信说法,谓狗血淋在妖人头上,就可使其妖法失灵。后形容骂得很凶,使被骂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一样,无言以对,无计可施。虽然血迹斑斑,但狗血功不可没,虽骂声不绝,但效果明显。狗狗们看到此,心有戚戚焉。

  再说皮。昔日,物资匮乏,狗皮制衣视为上品,狗皮大衣,成了身份象征。如今繁荣昌盛,貂皮成为身份象征。“貂不足,狗尾续”,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据《晋书·赵王伦传》记载,当时由于任官太滥,貂尾不足,就用狗尾代替,是为“貂不足,狗尾续”,后来演化为“狗尾续貂”。尽管狗皮御寒功能强,可其地位极低,“文革”批斗中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如是“拔下他的狗皮,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劣充优,被一律视为“狗皮膏药”。其实狗皮膏药药效是不可否认的。更有甚者,把不要脸,死缠烂打的那种人,比喻成“癞皮狗”。狗狗们都鸣冤叫屈,是人们买官卖官成风,罪魁祸首是玩弄权术的大官,这样的人才是癞皮狗,才真正是买狗皮膏药的“大老虎”。

  打假与狗何干?偏偏要“挂羊头卖狗肉”,难道狗肉价非得要挂羊头才能买个好价?狗肉好吃,可就是有人说三道四“吃了狗肉,见不得三宝”。“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也就是觉、正、净,不是实在的宝贝。此话在荆楚很流行,可问其究竟,大都不知其所以然。意思是,吃了狗肉,见不得好东西,一见会拿走或抢走。俗话说: “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意思是狗肉产生的热量大,增温御寒能力较强。此话意思是狗肉香美异常,致使神仙也经不住其味的诱惑。但是民间却另有讲究,如“狗肉上不得正席”等等,虽然承认狗肉好吃,却登不得大雅之堂,上不得席面。为什么?据《曲消旧闻》记载:“崇宁初,范致虚上方十二宫神,狗居戌位,为陛下本命。今京师有屠狗为业者,宜行禁止。”宋徽宗对治国安邦的建议听不进去,但对这种毫无根据的阿谀之词,却非常重视,马上降旨禁止杀狗。所以狗肉上不得正席,便流传至今。

  再看狗腿。坏人的帮凶称“走狗”抑或“狗腿子”。从前的人,把衙门里的衙役、当差、乡里的乡丁、权贵大户的家丁,均骂称为狗腿子,是因为这些人,活像一群被豢养的恶狗,他们在其主子面前,俯首贴耳、阿谀奉承、摇尾乞怜,一副十足的奴才相。但他们当着老百姓,却又是另一副嘴脸,真是狗眼看人低,作威作福,狗仗人势,以势欺人。恶狗决没有什么好下场,过去有“丧门狗”的说法,就是当主人失宠、家门衰败,那些原先得宠的看门狗也就成了丧门狗了,其下场也和它主子一样,悲惨凄凉。还有“痛打落水狗”的说法,也可想象那种当狗的滋味。

 

 

  2018-2-6

 

  (作者为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秘书长,东方书院副院长,已出版文学作品集《海之孕》)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