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规则不可儿戏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02-1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唐汇寅】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有天晚上,我从县城返回乡镇,朋友给我叫了个滴滴打车,网上付费90.5元。滴滴车开来后,司机对我们说:“你们把网上的订单退掉,直接付钱给我。”

  朋友说:“网上已经付费了,不好退单。”

  司机说:“你再上网另外付5块钱,申明退单,滴滴服务平台就会把原来的付费退给你。你转付给我90块钱就行了。”

  我问:“在武汉叫滴滴打车,都是网上办好了手续,车子只按订单提供服务。你们怎么节外生枝呢?”

  司机说:“我们这里跟大城市不能比,那里的出租车往返都有客源,像我现在跑一趟,回来多半要放空车。你们付的90块钱,服务平台提成了20块,只剩70块给我,根本没钱赚。”

  我说:“你既然享受了滴滴平台提供的信息服务,就要按照他们的规则办事。如果嫌公司提成比例太大,可以建议他们进行修改。怎么能过河拆桥,让服务平台白忙活呢?”

  司机说:“这个我说了算不了数。你们硬要坚持下去,这一趟我只好不跑了。”

  司机掌握着方向盘,我们只有选择服从。这一趟我们多付了4.5元钱,还伙同司机破坏了滴滴公司的规矩,挺对不起服务平台的。

  不过司机说的也确是实情,比起熙熙攘攘的大城市,乡间公路的客流量的确少多了。乡镇司机的这本生存苦衷,应该共同向公司反映,建议针对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提成比例。若所有的滴滴司机都来钻公司规则的空子,破坏规则的执行,滴滴打车定会难乎为继。一旦失去了这个信息平台,司机们岂不更难赚钱。

  台湾的柏杨先生在《只我例外》一文中说:“民主政治的精义是‘我不例外’,大家都不准闯红灯,我自己也不闯。大家都不准随地吐痰,我自己就不吐一口。人人赞成法制,我就不要求特权。既然建立了制度,我就不破坏它。可是这玩意一到了中国,就成了‘只我例外’,……”我赞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己却想获得特权;希望别人遵章守纪,自己却不愿受其约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竞技场上的比赛规则到国家的根本大法,都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准绳。譬如人们建房是为了安居,设有大门供人进出。假若有人图走捷径破窗而入,既是捷径,必有仿效追随,这个“只我例外”的口子一开,大家蜂拥而入,房屋还何从安居。开窗的开窗,打洞的打洞,房子安能完存?

  当前兴起的共享经济,是我国的一项制度创新,不亚于欧洲人发明的股份制和证券交易。故被网上誉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国外业已借用。它在国内的境遇却不容乐观。其中的共享单车既给人们出行提供了方便,又减少交通拥堵、节约能源、绿色环保。可是许多骑行者不守规则,将单车随丢随弃,毁坏锈烂的随处可见,更有贪图蝇头小利者将其占为己有。长此下去,共享单车的处境岌岌可危,它给社会和享用者带来的好处也将烟消云散。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禁锢思想,少有制度创新。人们关注眼前利益较多,对于涉及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往往觉得离自己太远,或如这位滴滴司机所言“说了算不了数”而熟视无睹、不闻不问。大家不关心房屋建筑的规划架构,却只玩弄小聪明在破窗打洞上想主意。

  其实,制度需要不断创新,规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予以修订。但是,其修订必须顺应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得到大多数人的同意,同时公之于众。没有经过众人修订之前,就只能萧规曹随,绝不能头脑发热心血来潮就视同儿戏肆意践踏。这就要求我们在创新制度、建立规则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而不能视为事不关己的“肉食者谋之”之事,更不能把它当做伸缩自如的橡皮条,开始就准备钻它的空子。

  所有规则的力量都在于严格执行、人人遵守、概莫例外,法律的尊严更是如此。倘若愿遵守就遵守,不合己意就违反,甚至把它装进手电筒里,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这样的规章制度、法律条令只会是一纸空文,毫无效力。

 

  2018/1/26/于上海南箐园

 

 

  (作者系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顾问,其杂文《贪腐的起点》获第三届“克权杂文奖”三等奖)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