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国歌的歌词不能改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06-2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唐汇寅】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由田汉作词。时值日寇的铁蹄践踏我北方国土,东北同胞向关内逃难,关内却还内战不息。还有贪官污吏仍在醉生梦死,“隔江犹唱后庭花”。更有一些民族败类为贪图富贵、争权夺利,居然卖身求荣充当了侵略者的走狗。

  田汉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啻一声炸雷,惊醒了国人,尤其是远离战火的大后方人民。聂耳接过来谱曲,一气呵成。“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凝聚了救亡的民心,鼓起了图存的士气。曲末接连三个“起来”、三个“前进”“进”,急促迭进,铿锵有力,如同咚咚的战鼓,又像嘹亮的冲锋号,激昂高亢,荡气回肠,催人热血沸腾,壮怀满腔。这首歌的词与曲珠联璧合,激励着多少英雄志士怒发冲冠,英勇杀敌。驱逐倭寇,收复失地,《义勇军进行曲》功不可没。它被定为国歌乃众望所归。

  我国的地理位置优越,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国土辽阔,物产丰饶,历来是外敌窥伺觊觎的目标。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雨兼程,既有雄关峻岭、激流险滩,也有通衢坦途、一马平川。我们能够生生不息,立于不败之地,得益于时刻保持危机意识,能够清楚认识自己的短处,融合他人的长处,不断改革自新、发愤图强。这种居安思危、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历经千锤百炼,压不垮,打不散,灭不掉。这种精神在国歌的歌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然而在文革十年中,国歌一度只能奏乐,不能唱词,因为词作者田汉被扣上了“叛徒”的帽子。1978年3月召开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国歌的歌词被修改为:

  “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

  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的斗争。

  前进!前进!前进!

  我们千秋万代,

  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前进!前进!进!”

  1979年6月的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作家陈登科提议恢复国歌的原歌词。他有三条理由:一是原歌词是经过历届人大通过决定的。二是新歌词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很粗糙,一年来的实践证明,人民群众对新歌词反应冷漠,缺乏激情,且不易上口。三是原歌词作者田汉已获平反。

  与原歌词相比,新歌词虽然政治性强,民族精神却不足,几句口号拼凑在一块,缺乏形象性,也丧失了原有的激情。歌词的平仄、音韵更是相形见绌。陈登科的议案立即得以通过。

  2009年又有人试图修改国歌歌词,理由照旧少不了天下太平、进入新时代之说。但它在网络上就遭到了众人的反对。这一年的政协会议决定:“在政协开幕式上将奏国歌改为唱国歌。”原歌词蕴含的的民族精神因之得到了更好的传扬。

  现在,有些人口里在唱国歌,心中根本不懂民族精神。他们误将自吹自擂当做民族自豪感,动不动就是我们多厉害,敌人“吓尿了”。还有专家痴人说梦,吹嘘我们超过了谁谁,已经稳居世界第一了。清朝末年的一些佞臣和太监也专事阿谀奉承,为哄皇上高兴,连前线的战事都报喜不报忧。可悲的是这些奴才还颇有市场,能够左右逢源、到处吃香。但是,今天白痴似的得意忘形口水四溅,只会给国家招惹是非,使世界恐惧于中华崛起,真以为我们要问鼎世界霸主了。近期美国制裁中兴给他们泼了一瓢冷水,但他们的嘴壳比鸭子还硬,还在喋喋不休地高唱《此人突然回国,美国慌了,日本傻眼,世界惊呆》之类。“突然回国”的当事人尹志尧不堪其扰,才愤而出来痛斥。

  中兴的芯片提醒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有相当的差距,甚至在某些关键地方尚受制于人。有差距迎头赶上很正常,怕的是缺少自知、自我陶醉,陷入了温水煮青蛙的状态。虽然中华民族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候”,但如果处置不当,也许有一天又会“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看来,国歌必须一字不易地传唱下去。华夏子孙必须脚踏实地,不断寻找自己的差距,从点滴小事做起,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强盛起来,才不怕“敌人的炮火”,才不会沦为奴隶。

  2018/6/10于上海南箐园

 

  (作者系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顾问,其杂文《贪腐的起点》获第三届“克权杂文奖”三等奖)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