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天热心却凉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07-1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栩】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12年前的南京彭宇案对我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某教授当时发表评论道:“此案的审判结果让中国的社会道德倒退了30年!”其后两三年甚至十年,与之类似的事件常有发生,加之媒体将其放大,老人摔倒该不该扶?成了全社会最为纠结的选择。从那以后,大部分的家庭在给孩子解释如何做好事,将扶老人过马路这一项完全抹去,而且叮嘱若见到老人摔倒不要去凑热闹,从“做好事的例子”到“不要去凑热闹”就已经说明了社会的信任感早已荡然无存。

  信任感的缺失,直到2011年小悦悦事件才被社会发现。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一名2岁女童相继被两辆机动车碾压,7分钟之内,有18名路人路过,无一伸出援手。街边商家的防盗摄像头非常清楚地记录下这让人震惊的7分钟,18名路人,仅为步行和骑行,无一例外,都发现了倒在地上的女童。他们有视而不见的,有走近看几眼走开的,有走过后还时不时回望的。最终,女童被一个拾荒者救起,但已抢救无效。此次事件不仅震动了全国,日本朝日电视台、美国Channel1电视台等都相继做了长篇报道,也以相当大的比重抨击了中国人见死不救。有网友说,此事件的最大责任在女童父母身上,当时没看管好女童。这点我同意,第一责任当然是监护人的。可将责任推给女童父母,就可以避开中国人道德缺失的问题么?显然不能。

  小悦悦事件过去了7年,见死不救的事件在期间虽也常有发生,但在国人眼里已是“家常便饭”,媒体也根本无意去跟进。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是因为前不久的两起事件。

  2018年6月20日,甘肃省庆阳市,一名19岁女孩因患抑郁症欲跳楼轻生,围观群众不听从救援人员调度,在底下起哄、拍手鼓掌甚至辱骂轻生女孩,最终导致救援失败,女孩坠楼身亡。仅几日之后,吉林省四平市,在一个毕业38年的老同学聚会上,一名女子疑似心梗突然倒地,身旁的同学无一个人拨打120急救电话,而是拿出手机拍摄,更有甚者仍然淡定地坐在饭桌前喝汤吃饭,最终这名女子猝死在同学聚会上。

  这两起事件让我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看到同胞被杀的电影却拍手称快的中国人!100多年以前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炎炎夏日,心却冷冰冰。

  在湖北云梦泽出土、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睡虎地秦简清楚地记录了两千年前秦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学和医学。其中《法律答问》一律中就有一条律例:百步之内见死不救者,重罚。

  我想,正是因为两千年前的秦国拥有这般铁律,才得以横扫六国,成就了统一大业。

 

  (王栩,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现就职于湖北省松滋市杂文学会、松滋市东方书院,任职松滋市杂文学会创作部副部长,“东方乐读”微信公众号编辑部主任,系青年杂文家,其杂文《“佛系”与“丧”》荣获第四届“克权杂文奖”二等奖)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