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陈景润的恐惧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12-2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唐汇寅】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数学家攻克了困扰业界200多年的哥德巴赫猜想,本该庆贺,但在全国高唱“一千条、一万条,突出政治是第一条”的年代,陈景润却害怕为此受到批判。直到他患病后,担心要带着这项成就去见马克思,才在就医的路上悄悄告诉数学所原业务处处长罗声雄:“我做出了‘1+2’,我想拿出来发表,又怕挨批判。”罗声雄给他壮胆,他还是不敢将论文公开,这些年因钻研业务不断被批斗、挨打、跳楼的经历,让他心有余悸。

  罗声雄只好向中科院的军代表王将军汇报,将军亲自上门做动员工作。他认为军代表在中科院的工作是阶段性的,一旦离去别人搞秋后算账咋办。对此他不寒而栗,依然不敢将论文公开。

  王将军把情况反映到院党委,《中国科学》杂志顶着压力发表了陈景润的论文。陈景润证明“1+2”的消息震动了海内外,国际数学界将这一居世界领先水平的成果命名为“陈氏定理”。新华社记者慕名前来采访,有人说陈景润是白专典型,政治上不可靠。记者问:“陈景润有没有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

  回答是:“好像没有什么反动言行,只是不太关心政治。”并举出一个事例:有一次召开讨论会规定人人都得发言,陈景润没什么好讲,就狠批美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此时中美关系已解冻,一位同事偷偷拉了拉他的衣角悄声说:“中国跟美国建交了,毛主席还接见了美国总统尼克松。”他一下子惊呆了。

  中科院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汇报了陈景润的情况,说他病情危险,急需抢救。毛主席批示:“要抢救。”凌晨2点,院领导带着车辆来接陈景润去体检,他还在灯下工作。听到敲门声,他不由一阵紧张,飞快地把数学书和稿纸藏起来后才开门。论文发表后他一直提心吊胆,见门口站着许多人,他神色慌张地连连解释:“我……我没干什么,我在听英语广播,听新闻……”

  次日要送陈景润去309医院,却到处找不到人。好容易找到了,他又拔腿就跑。他害怕住院:“63年困难的时候,我将自己省下的粮票捐给大家,运动一来,说我腐蚀拉拢工人阶级。66年、67年,我哪一派都不参加,连话都不敢说,结果还是被抓进了专政队。……住院要花好多钱,将来运动来了,会怎么样呢?”虽然这段时间毛主席专门派人来看望,但他目睹一代宗师熊庆来跳楼自杀、华罗庚一度走红却也惨遭迫害,他只想远离潮起潮落,有一个安宁的环境畅游数学海洋。

  医院要给他配特护,他也怕:“我不要特护,不然以后批斗的时候,罪名就会都扣到我头上。”住如此高档的医院,他始终忐忑不安:“我不能再住下去了,再住要当小病大养的修正主义了,运动来了又要挨批斗的。”勉强住了几个月,他就回到那间6平米的锅楼房,开始了“1+1”的研究。

  他出席四届人大会议怕耽误研究工作,又怕说他是白专典型,就把数学书藏在报纸和《毛泽东选集》下面带到会场。每晚安排的电影或样板戏,他一次也没看。等别人走了,他便拿出书来阅读、演算。听到外面有汽车声,他就赶快藏起书。深夜同房的代表睡着后,他又蹑手蹑足走进卫生间,把马桶盖子当办公桌,一直工作到凌晨。

  在胡耀邦亲自过问下,中科院腾出一间大房方便他科研,他却死活不搬家。单位李书记指挥大家强搬,他哭丧着脸说:“谢谢李书记,我不是不相信胡耀邦同志,可是今天在台上,谁知明天又会怎么样呢!今天给我分大房间,明天可能又有人来收走,不要说我,老专家吴文俊、熊庆来、张宗燧不都被从大房子里赶出来了吗!他们赶出大房子,总算还有小房子可住,可我今天搬进了大房间,明天再给赶出来,就连这6平米的小屋也没有了,我可怎么工作呀。……李书记,你去帮我跟领导说说,就说,陈景润说等大家住房都宽裕了他再搬。”

  1976年反击右倾翻案风,胡耀邦果然受到冲击。陈景润暗自庆幸当初没搬家,避免了被扫地出门。

  文革结束后,陈景润的恐惧症才痊愈。假如没有那十多年的胆战心惊,他或许已经拿下了“1+1”。

 

  2018/12/16于洈水河畔

 

  (作者简介:唐汇寅,1965年松滋二中初中毕业,现为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顾问,其杂文《刘项还是要读书》获第四届“克权杂文奖”一等奖,杂文《贪腐的起点》获第三届“克权杂文奖”三等奖)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