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人走“茶”当凉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9-05-2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欧阳德祥】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经常听到有的退休干部抱怨退休后电话少了,门前车马稀了,还说是“人心不古”“人走茶就凉”。每当听到此言,我则尽力劝其“接受吧,很正常”。

  为什么很正常?因为人走茶凉是生活常态。你想啦,你坐在茶馆喝茶,随时有人给你茶碗里续开水,那茶始终是热的。你若走了,没有人给你茶碗里续开水,那茶不一会儿就凉了?

  人同此理,不管你当干部多久、官有多大、办了多少好事,你退休了,肯定会有别人要来接手。你离开了那个位置,别人自然不找你办这办那了,这是极正常的事。摸着良心问问自己,你对你退休的前任或者是其它的退休人员不是一样的渐生“凉”意了吗?

  人走茶凉,语出自京剧《沙家浜》,是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自创的语言,为阿庆嫂的唱腔写的词。现在用此语表示世态炎凉,当权的人离开岗位以后,对别人没有利用价值,人家就忽视他了之意。

  人走茶凉,物是人非,简短的词语,道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但有一点确是无疑的,那就是只要你真心帮助过一个人,那个人一定会终生记着你的好。有人抱怨的,肯定不是这种情况。有的人在位的时候,受人之托,肯定办过不少对人有利的事。你为什么会帮他,你自己心里肯定是明白的。如果说是职责所在,你应该做,你不做,就是失职,做了,是你应该做的,不应该让人家感激;如果是看在领导或者朋友或者“利益共同体”的面上做的,那是你有自己的目的和利益。假设在做的过程中,你收过人家的礼物,或者得过人家的好处,那就更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说明你这是一种交换,或者就是一桩赤裸裸的交易,买方当然用不着感激卖方。如果说你做的事与拿了人家的价值不相等,那也是交易双方赔与赚的关系,凭什么还要人家记着你的好?

  人走茶凉也是一种自然现象。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曾有一个妙喻,大意是说,友谊好比一壶开水,一旦离开炉子就逐渐凉下来了。朋友尚且如此,何况是一般的工作关系?在位时朝夕相处,自然交往频繁;离岗后相见日稀,没有那么多要事向你请示、商量,“茶”的降温便成为一种必然。如果哪位领导干部退下以后,依旧宾客盈门,倒有点反常了,对本人而言,也未必是件轻松愉快的事。

  有些人之所以对“人走茶凉”反感,主要是将“人走茶凉”与“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间划上了等号。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党员与党员、干部与干部之间,我们提倡的是正常、纯洁、健康的交往,反对的是庸俗的人际交往观念。从这个角度来说,“茶”凉不凉又有什么关系呢?“茶”凉不凉也跟人“走”不“走”又有什么必然联系呢?现在有个别领导干部,虽然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仍然好摆老资格,或利用自己工作时的关系网为个人谋取私利,一旦其非分之举和无理要求被拒绝,便指责其他人“不讲感情”“忘恩负义”,感慨“人走茶凉”。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退下后著文说:“一直想就‘人走茶凉'之说发点议论,但心存顾虑,因为那时还在‘台上',怕遭‘站着说话不腰疼'之讥。现在角色转换,到了‘台下',似乎可以‘叟言无忌'了。”随后,他痛痛快快地“发”了一通“人走茶必凉”的议论,并以打油诗结尾:“人走自然茶就凉,不凉反而不正常。只要留得真情在,纵然成冰又何妨?”

  倡导“人走茶凉”,体现了一种清醒、一种智慧、一种胸怀、一种品德。因为对“人走茶凉”的态度,反映了截然不同的思想境界。权力观端正,时时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并坚持努力实践,就会欣然面对“人走茶凉”;只有利欲熏心、视权位为私器的官员,才会力保“人走茶热”,贪权恋栈、滥发“余威”谋私利。

  人走“茶”凉,非常正常,不凉,倒没有天理了。你人都已经走了,还想那儿的“茶”热着,这不是“死人灵前的供香——时时需要有人续燃”,是让人寄托哀思吗?

  秋至叶必落,曲终人定散。无须感叹,无须遗憾。好好去过自己的日子,别去想茶凉茶热吧!

 

  (作者简介:欧阳德祥,笔名盐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杂文学会副会长兼文友部部长、四川省散文学会文友部部长,四川省直机关工委原副巡视员、副教授,在全国10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作品1000多篇,获得过全国征文大赛和多家报刊杂志征文赛奖项。已出版《闲暇絮语》《闲情随语》《闲心漫语》《闲兴杂语》《闲言碎语》五本散文、杂文、随笔集。杂文守井跳井被全国《杂文百家代表作》一书选入,杂文假如当时他不笑获得四川省散文学会首届散文奖)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