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本末何以倒置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9-08-0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唐汇寅】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近日,新华社刊载《半月谈》评论员杨建楠的呼吁,“让留学生成为中国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其中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指出,要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同年发布的《留学中国计划》要求到2020年,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指标甫定,各大专院校“压力山大”,纷纷出台措施,不惜重金在海外搜罗“人才”。山东大学简称“山大”,居于孔子故里,一向小有名气,不甘落于人后,压力如泰山压顶。遂在他校以每年5万元以上招收本科留学生、10万左右招博士生之外,另出奇招,给一个留学生配三个异性学伴。读书发薪水,住宿全免费,包办医保,衣食无忧,还能“红袖添香夜读书”。这样的好事哪里有!而且门槛不高,只要是非中国籍的一带一路人士,年满18周岁,身心健康,无不良记录且汉语水平测试中等及以上者,均可入学。如果招收名额不限,亚非拉的青年定会挤破咱们的大学校门。

  如此贿赂方式搜罗“人才”,泥沙俱下,大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金玉”是天生的肤色非黄种,叽里咕噜说外国话,令一些心猿意马的女生神魂颠倒。“败絮”则腹中无货,所谓“汉语水平中等及以上”,有的连汉语都听不懂,还得拿幼儿识字课本从头教起。

  《韩非子》中记载:有个郑国人买了一匣珍珠,看到珍珠匣子十分漂亮,“为木兰之椟,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便留下匣子把珍珠退给了卖主。若用“椟”和“珠”附会此类留学生,他们只能算作“椟”,那些身体健康心智欠佳者还要归入不可雕的朽“椟”。他们多为趋利而来,招收门槛一低,要在其中寻“珠”,恐怕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万里挑一也很难。

  我们招收留学生的目的无非为了广泛传播中华文明,这样的“椟”里装得了多少优秀的中华文明?他们回国后南郭吹竽又能吹出什么好调子!留学生的数量增长作为考核高校体系的一大政绩要求分解下去后,没料到各个大学你追我赶,一下子就完成了任务,教育部也啼笑两难。这项政绩考核的是大学的实力、影响力,莫非校长们不知道对留学生的质量要求吗?他们可是知识化的领导,论级别低的地厅级、高的省部级,不至于像郑国人不识宝,连“椟”与“珠”的价值都分不清。然则何以出此下策,招来一众南郭先生?一言以蔽之,向上交差而已。要把一个大学办成剑桥、牛津、哈佛、耶鲁、清华、北大那样,让莘莘学子趋之若鹜,一日之寒焉能奏效。没有学生上门,咱们花钱去买人,立竿见影,何等轻松。

  我国古代以耕读为本,工商为末,《汉书·食货志下》曾忧虑:“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我们的高校总不会以留学生的人数之多为本,不会拿国民的税款去逐末吧。

  舍本逐末之事又何止高校如此。君不见迎接上级检查时,把沿路的农舍街铺刷白装潢一新,有的还砌上专门的风景墙。上级要检查扶贫工作,当即借来高档家具电器摆放贫困户家中,甚或干脆要贫困户乔迁到富豪家中接见领导。领导要求快速侦破大案要案,不妨刑讯逼供,让聂树斌、呼格吉勒图们充当冤死鬼……如此种种,均以应付为天职。整治环境、彻底脱贫、缉拿真凶……都要煞费苦心一时还难以见效,何如敷衍塞责省事。

  轮到自己头上也会见招拆招。比如应对整治四风,就搞个内部食堂,山珍海味依然故我,茅台酒装到矿泉水瓶子里喝—酒是“珠”,装酒的瓶子再花里胡哨也不过是“椟”,谁说他们不识宝。

  以上现象已非一个简单的形式主义帽子可以扣过去。关键在于上面要求治本,而治本确实很难,逐末的渠道却层出不穷,轻巧地交差何乐而不为。对于逐末,官油子们已是老马识途轻车熟路,上级领导眼看着众多逐末之事也徒唤奈何,只好入乡随俗随遇而安。至于当初欲治之本,自是明珠暗投、无人问津了。

 

  2019/7/17于上海泰禾园

 

  (作者简介:唐汇寅,男,生于1950年,大专文化。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顾问,其杂文三次获得“克权杂文奖”)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