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细腰的标准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9-09-0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俊良】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楚辞《大招》中,舞者须“小腰秀颈”“长袂拂面”,从一个侧面,窥见“楚王好细腰”,在楚国的广泛深入。然而,在落实“细腰”过程中,因没统一“标准”,则呈“宫中皆饿死”乱象。

  “标准”不统一,必陷“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泥潭。腰“细”到什么程度,才符合楚王所好?按寸还是按尺,亦或是按国际通用的度量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其实,楚王所好的“细腰”,标准仅仅是深藏在他心底的一种向往。

  说白了,楚王之“好”,就是标准。至于“好”到什么程度,这么说吧,就是好王之所好,细王之所细,“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至于在落实“细腰”过程中,有人因标准过激而毙命,那也是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关系。

  关于这一点,明代书生周婴,认为楚王细腰之好,功在社稷,利在千秋。“予意灵王方争雄齐晋,志在毒逐,两军相当,虽腰带十围无所用之。腰细之士燕飞兔猾,易以成功,此楚灵之所为好与”,调子颇似北宋蔡京,为徽宗建“艮岳”所“好”,提供“丰亨豫大”理论支撑,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是“上边放个屁,下边一台戏”。徽宗“好”蹴鞠,北宋从宰相到百官,都把踢球作为爱好。《中山诗话》载,宰相丁谓好蹴鞠,秀才柳三复想让宰相举荐,就守候在球场墙外。一天,球飞出墙外,柳三复捡起球见丁谓,柳“再拜者三。每拜,毬起复于背臂、幞头间”,丁谓“笑而奇之,遂延门下”,柳三复如愿得官。

  这也难怪,在一切决于上的语境下,官员的生杀予夺,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今天,他好“细腰”,自然“宫中多饿死”;明天,他又改好“蹴鞠”,自然宫中多“高俅”;后天,不知哪根筋搭错了,他突然又对穿破衣服感了兴趣。只是,这一“好”不要紧,朝堂顷刻变“丐帮”。

  那样的场面,多少有些震撼!好在道光所“好”,有点儿高大上。帝王倡导勤俭节约,很容易对接宏大叙事。本以为他只是装个样子,不料,道光却先拿宫中费用开刀,开销由年四十万两一下子减至二十万两。意思很明白,这次我要玩真的。

  俗话说,上边带了头,下边有奔头。这样一来,各级官员再也不敢穿新衣,致使京城破旧衣裳,价格涨成天价!更有甚者,把新衣打上几个补钉,以油渍、泥浆、灰土涂于衣袖。好好一件新衣搞成破烂不堪的旧衣,一副勒紧腰带过紧日子架势,以迎合上之所“好”。

  “好”的结果,从一个极端到另一种极端。据《春冰室野乘》载,道光帝某日想吃一碗“片儿汤”,派太监去御膳房传旨,厨师却以“不会做”回绝。次日内务府大臣奏请,增设专制“片儿汤膳房”一所,需开办费白银近万两。道光感叹,我吃一碗片儿汤,咋就那么贵呢?

  道光此问,算是问到了点儿上。大凡“主好名于上,而臣阿旨于下”。亏得道光控制了“片儿汤”所“好”,否则,凡有水井处,皆“片儿汤”矣!缺了“标准”,“细腰”就会因时、因事而变为“蹴鞠”“破衣服”亦或“片儿汤”,人物也由“楚王”换成“徽宗”、“道光”亦或什么什么。

  有了“标准”呢?

 

  (作者简介:王俊良,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幼好读书,不求甚解。及长,从业媒体至今。偶有文字行世,赖众师友不弃。优点,好酒、好茶、好美食;缺点,喜书、喜游、喜美女。努力方向,争取写出不让人恶心的文字)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