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军营拾零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0-08-05 【来源:转载】 【作者:李志远】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虽已解甲多年,“廉颇老矣”,但对军营的点点滴滴,记忆犹新,梦牵魂绕,深深怀念。

 

  军号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封面,有位小号手,头戴八角帽、腰跨手枪、手举军号,吹奏冲锋号。这幅战争年代画面,展现军号的往昔辉煌,令人鼓舞。

  和平年代,军营里,自然听不到冲锋号。但,起床、上班、操课⋯⋯都有军号声声。那声音,激越,悠扬,催人奋进。听久了,形成旋律,军号,似乎一直在耳边响起,伴随生活全过程。

  如今,号声远去,但其余韵涟漪,绵延不断,每时每刻,都在激励我,继续前行。

 

  门卫

  “啪!”一个立正敬礼,“请出示证件!”神圣的门卫,在履行职责。

  单位首长,忘带证件,门卫铁面无私,“对不起,免进!”旁人解释,“让他进吧,首长要开会,时间紧迫。”一个敬礼,放行。首长笑笑,还礼。

  会上,首长夸门卫,“认证不认人,原则性强,向他学习!”

  自此,官兵们,对门卫,敬意有加,因其不徇私情,公事公办,并以其为镜,检点自己。

 

  出操口令

  “齐步走!”“一、二、一!”“一——二——三——四——”带队的,一声接一声,呼喊口令。队伍,踏着节拍,整齐划一,阔步前进。

  哪位,一时乱了步子,带队的,便帮其纠正;乱步者,也会自我调整。

  多年后,常想,一支队伍、一个群体,不能各行其是,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对:“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集体宿舍

  单身战友,住集体宿舍。

  来自五湖四海,说话南腔北调。有时,拿“江西老表”“山西醋坛”等等调侃,逗乐,有情趣。

  岗位不同,见识各异,交流信息,互相取长补短。又常常是,无论来自大道、小道,你一言,我一语,一番畅叙,似乎天下事,无所不晓,满足,自信。

  谁的亲属来队,原同室战友,帮忙接站、收拾房间,或买粮、买菜,亲如一家。

 

  部队大院

  好像,部队大院,也是个品牌了,说起来,几乎无人不知。

  “日落西山红霞飞——”“团结就是力量——”下班了,高音喇叭,播放的一首首歌曲,情调高亢,令人愉悦,精神振奋。

  大院,有礼堂、广场、图书馆、门诊部、服务社、粮店、成衣店、修鞋铺等等,物质文化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一年半载不出大院,吃喝拉撒用,都十分方便

  作家王朔、诗人顾城,导演郑晓龙、李少红,演员姜文、许晴等等名人,都出在部队大院,院里人引以为豪。

 

  送战友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送战友,是常事。

  少不了摄影留念,请客吃饭,互赠纪念品。最贴心、最动人的,是赠言,寄心愿,还有紧紧握手、拥抱,招手、目送,恋恋不舍。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后来,有了电影《驼铃》插曲:“送战友——踏征程——”。于是,有心人,录下光盘,送战友或想战友时,随机播放,而且,跟着唱,噙着泪⋯⋯

 

 

  (原载杂文集《一枝一叶总关情》)

 

 

  ( 作者简介: 李志远,网名司马一夫,军休干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41年 7月 22日出生在河北省栾城县一个小农村,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参军入伍,退休前是正师、大校。主要写杂文、散文,也写诗歌。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杂文月刊》《唐山晚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军内外几十家报刊发表千余篇作品。已出版《包含香味的玫瑰》《观钓偶感》《另类公道》《幽默与遐想》《人生碎片》《一枝一叶总关情》《灯下杂想》《李志远杂文选》等文集。曾获《人民日报》“金台奖”等几十个奖项)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