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寿星靠赡养”的联想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1-05-31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朱亚夫】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朱亚夫杂文《寿星靠赡养联想》.jpg



“明星靠包装,寿星靠赡养”这句铿锵有力的养生之道,并非笔者杜撰,而是出自2011年度“上海十大男寿星”计和泉之口。

计和泉老人当年已是105岁了,问起长寿之道,老人笑着说:“明星靠包装,寿星靠赡养。我的长寿首先要归功于子孙的细心照料。”原来他的五个子女轮流值班,每天昼夜伺候,奉陪在侧。五个子女都是花甲以上的老人了,不是请不起保姆,而是陪老寿星聊聊家常谈谈心,吃饭喂几口,走路搀一把,以尽人子之道。对于老人来说,不仅需要生活上的照料,还需要精神上的交流。真可谓:向阳人家春常在,老小和睦寿自长。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和谐大家庭中,老寿星当然是其乐融融。

明星出道,当然少不了自己要有实力和才艺,但现在许多明星靠经纪公司全新包装,靠中介大力推介,也是不争的事实。而“寿星靠赡养”,确确实实也是一条朴素的真理。

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中,国家提倡五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五个“老有”,“老有所养”是基础,是前提,离开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寿星靠赡养”,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

按世界卫生组织评价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占27%,生活行为方式占43%,环境因素占19%,医疗服务占11%。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其中家庭和睦,子女尽心赡养肯定是影响人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

赡养父母,敬爱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不像西方,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子女却无反哺年老父母的义务。因此,可以说赡养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就明确地指出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包括三个部分: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民以食为天,离开了吃喝拉撒,生存都困难,何谈健康长寿;吃喝不愁了,人才会追求健康长寿。

近几年我有幸参加“上海十大寿星”的评选活动,或采访、或整理了300多位百岁寿星材料,发觉老人之所以能登上百岁寿星的殿堂,除了本人的因素之外,都少不了子女的赡养和照料。上海婚龄最长的百岁伉俪张木成和徐东英,有家敬老院用最优惠的条件请他俩入住,老寿星婉言谢绝了,为什么?他俩回答:“子女照料,贴心;子女在旁,放心!”高寿达108岁的上海女寿星曹建新曾在《上海老年报》上发表过一张“106岁与6岁”的照片,画面上,老寿星与6岁的曾外孙女坐在一起,一副怡然自得、尽享天伦的神情,获得众多读者好评,人们说她好福气,她回答:“儿孙好,赛金宝,要不我也不会这么长寿。”

但是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家庭中,有的子女对年老的父母却不尽赡养之责,他们在经济上不肯出钱供养父母,生活上对父母不关心、不照料,精神上对年迈的父母不问不管;有的认为父母养我出来,就要“管”我一辈子,因此以“啃老”为能事;有的认为自己工作忙,压力大,就对父母撒手不管;还有的不但不“赡养”,还打骂、虐待老人等等。如此行为,他们不是在替父母增寿,而是损父母之寿呀!对照“寿星靠赡养”,他们应当感到羞愧。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每个人都不妨扪心自问:对家中年老的父母,我们“赡养”了多少?


(作者简介:朱亚夫,笔名方波等,上海市人。曾任《上海老年报》总编助理兼副刊部主任、《军休天地》杂志主编等。系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老年旅游专业委副主任。1970年在《人民日报》首发杂文,2009年以一篇杂谈,促成了一项全市性的“迎世博”活动,最后诞生了新“沪上八景”。有《杂坛徜徉录》《人生畅想曲》等专著10多本)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