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典型环境里的海瑞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1-09-18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王俊良】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杂文奖.jpg

“典型环境”一词,是1888年4月,恩格斯致英国女作家哈克奈斯的信中,首次提出“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此考量,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典型环境,官至右佥都御史海瑞,深感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

海瑞所处的典型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

先说社会环境。这要从海瑞中举,进入仕途算起。那一年,是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当时,嘉靖(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不上朝已过去十三年。期间,嘉靖历大仪礼之争、寅宫之变与整日后宫设坛祈福。朝堂之上,除青词高手,便是弄权宦官。

再说自然环境。指人物周边的自然和自身环境。这里着重谈人物的生存环境。海瑞出身卑微,与权势毫不搭界。在阿谀奉承、金钱开路的官场,海瑞要按步就班地等待一步步升迁,成功几率甚微。、

面对这样的典型环境,海瑞审时度势,检视自己一无钱脉,二无人脉的现实,深谙手段与目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之理,制定“炒字当头,争在其中”的仕途路线。

据《明史》载,海瑞的“炒作”,既充满色厉内荏的急切,又不失老谋深算的稳健。是从容不迫的一步一个脚印,一步步升级到一下子轰动全国的人设。而这个过程,是海瑞在典型环境中积蓄力量,积小胜为大胜的渐变。

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朝廷旨海瑞延平府南平县教谕,这意味着海瑞进入了体制之内。对一般人而言,按官场上下尊卑礼仪,本是顺理成章。问题是,海瑞不甘于做一般人。

入职见面会,竟被海瑞反转成炒作平台。一起入职者,见到朝廷御史来县学视事,都跪在地上通报姓名,独海瑞不跪,说“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海瑞的路数,就是把对手置于道德两难境地:御史佛手而去,有失上司风度;虚怀纳谏接受,反证海瑞正确。

选哪一项,海瑞都稳稳地占据道德制高点,置对手于不堪。最可气之处,对手一切力图挽回的努力,都只会越描越黑,甚至反过来给海瑞加分。比如,海瑞“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却因总督胡宗宪一句揶揄,“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其清廉形象便海内远播。

应该说,总督胡宗宪是嘉靖年间一位能臣。海瑞任职淳安,“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之所以飞扬跋扈,在其爹权势。海瑞正话反说,胡宗宪总督一向反腐倡廉,“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于是,“发雚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公正地讲,像胡宗宪能于浙江总督任上,与权臣严嵩义子赵文华,合作共事而屹立不倒,足见身处明代官场典型环境,尚能独善其身的政治水准。然而,胡宗宪却屡屡不接海瑞挑衅,宁可一次又一次吃哑巴亏!决不触碰海瑞这颗定时炸弹。

历史证明,胡宗宪以退为进是明智的。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海瑞终于把注意力,从胡宗宪身上转移到嘉靖身上,找到“一炒天下知”的焦点。海瑞故伎重演,决心置嘉靖于不义,自己占据道德制高点。

《明史》载,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一日 ,海瑞安排好家人,在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将批评嘉靖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诸弊端奏折《治安疏》直达嘉靖。嘉靖御览《治安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

宦官黄锦在一边提醒,“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嘉靖默然,少顷复取读之,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借嘉靖神评,海瑞完成由炒作而大神的蜕变。典型环境中的海瑞,假典型环境改变命运的人设,过程的完美与结果的俱佳都堪称绝唱。只是,成就道德高度,未必非牺牲妻子、女儿及人性。尽管这种牺牲,很容易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添彩。


(作者简介:王俊良,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幼好读书,不求甚解。及长,从业媒体至今。偶有文字行世,赖众师友不弃。优点,好酒、好茶、好美食;缺点,喜书、喜游、喜美女。努力方向,争取写出不让人恶心的文字。)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