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乾隆朝两次误失中英通商时机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2-10-25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沈栖】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杂文奖.jpg


中华文明的主体是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很不相同,其基本意识是固土自守。直至清代乾隆朝依然没觉醒,误失了两次中英通商的时机。

乾隆五十八年(1793),恰逢“十全老人”乾隆帝83岁寿诞,举国同庆。与往年的万寿节不同,这次出现了一批外国使者。英王乔治三世的特使马戛尔尼勋爵便是其一。

经过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当时已是世界霸主,这次马氏奉命以为乾隆帝祝寿之名进入中国,有一个重要的意图就是寻求与中国通商并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外交关系。启程前,通过东印度公司董事长致函两广总督,称:“为了对贵国皇帝树立友谊,为了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王朝的友好来往,为了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马戛尔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谒见中国皇帝,深望通过他来奠定两者之间的永久和好”。马氏带来了当年英国最先进的科技产品,这是他的资本,希望中国人会被吸引,会大量购买他们的产品。殊不料,马氏步入华土,首先就遇上中国礼仪问题。其实,事先马氏对此也有思想准备。他说:“一个去过中国的医生先前告诉我,大使必须对中国皇帝行三跪九叩礼。为了英国的荣誉,我不会那样做。”

英国特使不肯向皇帝下跪的消息传到了紫禁城,乾隆帝怒之,责令大臣尽快教会英国特使礼仪。马氏断然不从,理由是:英国人只有在上帝面前才会双膝跪地。乾隆帝下谕:“伊等语涉无知,不知礼节。此等无知外夷,不值加以优礼。”中英通商都没有提上台面,乾隆帝就一口回绝了:“英国此次贡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收纳。其实天朝种种贵重之物,无所不有,并无尔国置办物件。”肩负建立中英通商、打开中国市场使命的马氏最终只得留下礼物(这些物品被长年束之高阁)怏怏而归,诚如自云:“我所有的时间都被礼仪占去了,我此行的目标甚至都没有机会提到。”

英王对中英通商耿耿于怀。礼仪之争三年后,1796年二月初的除夕,乾隆帝收到乔治三世信件,主题依然是希望能够扩大两国贸易。乾隆帝再一次拒绝了。

“此日乾隆夕,明朝嘉庆年。”这是乾隆以皇帝身份签发的最后一道诏书,因为第二天即新的一年,他将践履六十年前登基时的诺言,将帝位禅让给儿子。乾隆帝给英王乔治二世回函:“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然从不贵其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是尔国王所请派人留京一事,于天朝体制,既属不合,而于尔国,亦殊觉无益,特此详晰开示,谴令贡使等安程回国,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志恭顺,以保尔邦共享天平之福。”骄狂的语气,不可一世!

连续受挫的英国人意识到:对待中国不可采取传统的拓殖政策,只可用武力逼迫中国开放门户通商。于是,他们另辟路径,开始筹划以鸦片进入中国市场,并由此发动了战争,中国称之为“鸦片战争”,而英国则称之为“通商战争”。


(作者简介:沈栖,笔名凡夫、聿飞,1951年生,主任编辑,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杂文家,先后出版有杂文集《世相纵论》《明天的废话》《实话直说》《告别“社会病态”说谎》《一个公民的闲话》《无花的蔷薇》《边看边说》《余墨谈屑》)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