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故事:雷井口的传说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06-2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冯广云】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雷井口位于万家乡雷井口村。该村由前进村和同升村合并而成。

  雷井口紧紧倚靠在洈水河南岸,东距冯家湾900米。水陆交通比较便利,因而,解放前自然形成了小集镇:商铺多家,鱼类、肉类和农副产品交易活跃,餐馆和杂货齐全。解放后头几年仍然繁荣。由于行政区划变革,贸易中心转移,雷井口的集市慢慢地消失了。只有健在的老人们还记得它的故事和曾经的辉煌。

  雷井口的原名叫雷九口。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突然连打九声炸雷,平地骤然击穿九口水井,泉眼突突,清流如注。雷九口因此得名。祖先们认为拗口,就把它改称为雷井口。

  雷井口的传说要从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的队伍说起。

  据正史记载,1644年李自成的起义队伍攻陷北京,成立了大顺政权。起义的暂时成功,助长了部属的贪腐之风。他麾下的大将刘宗敏乘机强占了明朝将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就是说的此事。吴三桂当时正在山海关为明朝抵御清兵,他在极度震怒之下,立即反戈弃明,投靠清军,并引其入关,联合攻打李自成。李部很快溃不成军。

  又根据《松滋县志》记载,1674年到1679年,吴三桂的部队在松滋县盘距五年,吴三桂亲自坐镇两年。

  吴三桂的队伍号称吴兵,吴兵心怀反贼异志,所到之处,无恶不作:掳抡掠夺,杀人如麻、坏事做绝。据我母亲讲,当时松滋的黎民百姓躲在藕塘中,用荷叶盖住头顶,有一种鬼鸟在树上叫喴:“照荷砍!”“照荷砍!”吴兵立即下水砍杀,顿时尸横满塘,塘水如血。

  当时,雷井口方圆十里之内,有赵氏兄弟二人,带领族人在冯子山(距雷井口三里许)附近挖凿防匪地洞一条。一有风吹草动,族中的男女老少都跑进洞中躲藏。时间一久,地洞便被吴兵发现。危急之中,赵氏兄弟连夜带领大家到深山老林避难。

  雷井口向湖南方向大片的丘陵和山区,几百年前还是原始森林。他们就隐避在雷井口的周围。这时候,正值松滋大旱,数月无雨,禾苗枯焦,林木干枯,大地冒烟。赵氏兄弟便组织大家向上苍祈祷:一是向神灵求雨;二是求上苍惩办吴三桂。

  午后三点,人们像快成干死的鱼,张开干枯的嘴,仍然在虔诚祈祷。忽然天空那灰色的幔裂开一条缝,狂风聚起,在参天的树木上呼呼狂啸,势如万马奔腾的骑兵,好像在向吴兵冲杀。瞬间,天门开处,黑云缝中,闪出一道金光,寒人肝胆,催人灵魂,只听到霹雳一声,如山崩,似地裂,接着便是子弹般的雨点驰骋纵横,布满天宇……炸雷一声接一声,震得天摇地动,共发出九声巨大的怒吼。

  这是上苍的杰作,这是雷公电母在为苦难的百姓赐福!

  第三天,吴兵果然退得无影无踪。平地已经冒出九口大井,清泉如喷。旱情解除了,一切植物和生命重新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旺盛景象。

  一传十,十传百,四面八方的乡亲都赶来拜谢赵氏兄弟。

  我的老屋冯家湾门前的大堰塘中,就有一口当年霹出的井。听先人讲,那口井,水势汹涌,日夜翻滚,冲田成溪,直奔洈水河。祖先们便用几十条棉被和几对腰磨(驴拉的那种磨)把井堵死了,留下一个直径三米的深潭。儿时的我经常约小伙伴到塘中游泳、捉鱼,而对那个深潭却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是祖先训导的。

  赵氏家族在赵氏兄弟的机智策应下,终于躲过了吴兵的追杀。他们在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上,仍然把家园建设得美丽繁荣。

 

  (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中国书画艺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特邀编委、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作家协会个私协分会主席,已出版文学作品集《冯广云文集》)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