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50余位杂文名家相聚岛城 书写“活力青岛”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9-11-11 【来源:未知】 【作者:杨东鲁】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金秋十月,美丽的岛城,碧海蓝天,阳光温暖。“活力青岛”——全国名家看青岛作家交流会于10月31日——11月3日在青岛举行。此次活动由青岛市作家协会、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报、《杂文月刊》杂志社、浙江省杂文学会共同主办。松滋市杂文学会名誉会长杨东鲁、副会长赵先知、副秘书长裴菊应邀出席。

  11月1日上午,在青岛黄海饭店举行座谈会。座谈会由著名杂文家汪金友主持。座谈会以“迎接杂文新时代,绽放青岛新风采”为题进行了相关探讨。青岛这座百年之城有着丰厚的文脉,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老舍、闻一多、沈从文、萧红、萧军等很多文化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文化踪迹和经典作品。改革开放后的青岛更是以飞扬的速度和姿态,展示出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城市风貌,并以优渥的地理条件和文明建设速度,赢得国内外的瞩目。此次大规模的杂文活动在青岛举办尚属首次,吸引了浙江省杂文学会会长、著名杂文家桑士达,河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著名杂文家汪金友、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编辑部主任韩晓艳、《杂文月刊》编辑部主任赵永兵等50余位全国知名作家参加活动。他们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领略和书写青岛新风采。这对于展现青岛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城市形象具有积极意义。青岛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春生致辞。青岛市作协主席高建刚介绍了青岛的人文历史和发展现实。他们期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杂文名家“共同发现青岛、探索青岛、见证青岛,用犀利的笔锋书写出青岛的开放、现代、活力、时尚”。

 

  

 

 

 

  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就当下杂文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探讨。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编辑部主任韩晓艳就传播方式的变化对杂文作者的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变化之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始终不渝的创作方向”;《杂文月刊》编辑部主任赵永兵分析了当前杂文领域的现状。他表示鸡汤文盛行的当下,更呼唤批判性的杂文。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上海法制报》高级编辑沈栖则就杂文的创作内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人生感悟、社会现象等都可以是杂文多元化的书写对象,言之有理,表达才思就一定会是好文章。”同时,他也对杂文创作中的“李鬼现象”进行了批判。此外,浙江《义乌商报》光洲工作室主编杨光洲则认为日报类副刊如何留住读者,“不仅仅是媒体和作家的事,更关乎到民族的思考能力”,而他所主持的副刊“群言堂”就为当下报纸副刊的发展理出了一个思路。

 

  

 

 

  

 

  

 

  座谈会后,杂文名家们走进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青岛国际创新园、崂山风景区,并在青岛文学馆、老舍故居等具有青岛独特风貌的人文地标处进行采风创作。

 

  

 

  (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