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耳 洞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6-09-2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端阳】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很多人看到我的左耳上有一个耳洞,好奇地问:“哟,怎么?你还戴过耳环?”我笑而不答。

  越是不答,就越是好奇,有人竟上前用手捏耳朵来了,想弄个究竟,搞得我这个年已古稀的糟老头子怪不好意思的。

  于是,便有人说,少数民族吧,有少数民族的男人兴戴耳环的;还有的从旧习俗上说事:男孩子扎耳朵眼好养活。

  是啊,年轻的姑娘们戴上漂亮的耳环,显得秀美俊俏,可又有谁知道我咋曾经戴过耳环呢?

  我出生在旧中国的1947年。据母亲说,在我出生之前有一年,父亲带着母亲、姑姑和刚刚一岁多的一个哥哥在外地逃荒,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东家,帮他家地里锄草,不要工钱,只求三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吃饱肚子,能够活命,后来无事做了只得回家。回家后国民党抓壮丁,父亲又逃到汉江对岸外公家躲藏。就在这时,我那小哥哥因饥渴、中暑夭折,还有两个叔叔(一个四岁,一个六岁)相继而亡,在不到半个月时间里家里连亡三人。一河之隔的父亲却不能回家看一眼!在此之前,我还有两个哥哥都是在几岁时就夭折了。这都是因为缺衣少食、饥寒交迫又无钱治病所致,想到这些父亲悲痛欲绝。那时候江汉平原正值日本鬼子横行肆虐,奸掳烧杀,无恶不作,到处兵荒马乱,人们躲躲藏藏,不仅吃不饱肚子,流行病漫延,卫生条件极差,稍微得上个伤风感冒、肺部感染什么的都可能要命。

  我出生后已是抗战胜利,情况好了许多。经历了丧子之痛的父母对我这个新生“宝贝”倍加呵护。其中采取的一招儿就是请隔壁一徐姓“恩婆”给我扎耳朵眼。徐恩婆拿来绣花针,穿上线,将针头蘸点白酒后在我左耳朵(男左女右)下沿扎了个小孔,将线抽过去打个小结,等过些日子线头烂在里头了,再小心翼翼地将洞孔捅穿,就可以戴耳环了。

  这些都是母亲后来对我讲的,究竟当时扎耳朵眼的时候有多痛,哭没哭,戴过耳环没有,我一点儿印象都没有。

  不过,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我还真戴过耳环的。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所在的农村生产大队成立了剧团。剧团演的是天沔花鼓戏,类似鲁迅先生所描述的社戏那种。大概因为我人长得秀气,让我演古装戏里的花旦,男扮女妆。这下,那个闲置了多年的耳洞算是派上了用场。

  说到戴耳环,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哩。相传古代有一位害眼病的姑娘,不久双目失明了。后来,她幸遇一位名医,名医认为她可以复明。在征得姑娘同意,拿起闪闪发光的银针在她两侧耳垂中各刺一银针后,奇迹出现了,姑娘重见光明。姑娘非常感激,于是请银匠精制一对耳环戴在耳上,以示永不忘记名医之恩。当姑娘戴上银耳环后,她日益眉清目秀,并逢人传诵名医的声名。穿耳戴环能明目的奇迹相继传开以后,许多富裕人家的姑娘和妇女都纷纷穿耳戴环,并流传至今,成为高贵身份的象征。

  其实这一传说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我国古代医学中有一种“耳针治疗”,就是针刺耳穴治病。现代医学证实:刺激耳垂正中的穴位,对保护视力和防治麦粒肿、急性结膜炎、老年白内障、中心性视网膜炎等眼病,特别是对近视眼有良好的疗效。

  至于说到男孩子戴耳环好养活,尽管当年父母为我扎耳洞也是出此初衷,但那纯属迷信。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3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说,2011年,中国人均寿命已达到76岁,高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甚至高于一些欧洲国家。我的父亲活了81岁,母亲在90岁时无疾而终。现在,我和小我两岁并没有扎耳洞的弟弟身体都很健康,这只能用社会安定、生活幸福、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们保健意识提高这些原因来解释。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