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今天,你读了几页书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6-11-1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向明】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人到中年,很多东西明显不够用。比如,钱和时间。于是乎,人们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创造财富的活动中去。一旦走火入魔,往往造成亲情冷落、心态浮躁、身体疲惫。身边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还向我寻求解困之道。我又不是高人,实在没啥办法。若真的需要交流体会,我献上两字“读书”。

  读书的大道理我就不谈了,名人名言中说了一大堆,我只谈谈自身读书的小体会。何以说读书有助于缓解心力交瘁呢?其一,读书可以让生活节奏慢下来。如今这社会诸多毛病其实都来自效率至上,一味追求利益或利润,公平公正相对而言自然就大为缺失。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恐怕连自己都无暇顾及了。翻几页书,静一下心,放松节奏,你可能会关注周边的人与事,或许对人生会有新的感悟。

  其二,读书可以充实心灵。现在很多人也爱去高校听课,或者参加一些读书活动,美其名曰“充电”。这跟我说的充实心灵是两回事儿。“充电”多少还是带有功利色彩。我说的读书是信手拈来随意为之,捧着的书本与工作并无直接关系,更多的是谈人生、说艺术、道自然等等颇为有趣的经典读物。只要坚持读下去,久而久之,对事业的助推力可能大于那种充电式的读书。

  其三,读书可以缓解疲劳。有名人说过,换一种工作就是休息。估计常人很难达到那么高的境界,但在工作间隙翻翻书的确可以起到休息的作用。坐累了,站起来,伸伸胳膊,揉揉眼,倒杯水,再坐下来翻翻书,哪怕就那么几分钟,你也会觉得轻松一些。

  既然是开药方,那我还得啰嗦几句,再列举个一二三,说说读书方法。首先,随时随地。读书好歹算得上正儿八经的事吧,所以不必有任何忌讳,想看就看。有一次,我参加一个活动,凑巧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就坐在我旁边,他刚入座就拿出一本《明朝那些事儿》看起来,聚精会神若无旁人,论坛开始后他才收起书本。为了达到随时随地有书看,最好在床头边、茶几上以及背包里都放本书,几本书可以同时看,每天看一章节或一篇文章。我读书的时间,大多是在会议或聚会开始之前、出差途中等等。

  其次,先博再专。虽说我倡导读书“去功利化”率性而为,但读什么书还是有所选择为好。若只是读些“快餐小说”之类的,那也难以达到抖擞精神之疗效。上下五千年,好书多的是,管它天文地理历史科技艺术哲学,只要通俗精彩生动,通通读了再说。读多了,就会情不自禁钻到某个领域,享受妙不可言的乐趣。这方面的例子实在举不胜举,如果你有兴趣,可翻翻名人履历试试,不少名家都是半路改行,其中与读书不无关系。

  再次,从厚到薄。这里说的厚与薄,不是指书的页码,而是说一本书读下来,记住那么几句话就行了。读书时多少会遇到一些让自己眼前一亮的句子,或者读着读着脑子里闪出一些想法,如果有心用笔纸记下,等到合适时间回味一番,更有助于解除“病情”。当然不记也没关系,享受读书时光比追求读书收益更重要。其实,读书的时候,功力不知不觉就自然增加了。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说,读书真的有这么快乐吗?呵呵,读了历史,你会觉得那些苦恼放在历史长河之中算得了什么呢;读了天文,你会感到人类是多么渺小,那么生活中的不知所措就更渺小了。

  朋友,在每一天夜里,当我们满身疲惫入睡时,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今天读了几页书。

  (作者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支点》杂志副总编。)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