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真正的“围城”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1-2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未 羊】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钱钟书先生把婚姻比作围城,既形象又深刻。我倒觉得,本人现在居住的城市才是真正的“围城”,还有很多“水泥碉堡式”城市也是真正的“围城”,许多城外人想进去,一些城里人想出来。

  我生在湘南农村,小时候认为城市就是天堂,希望能弄到一张进城的门票。后来,我当了兵,提了干,进了城,感到很满足。可近年来,城市突然之间长高了、长大了、变丑了,不那么宜居了,天堂的感觉越来越少,“围城”的感觉越来越多。

  这不是娇情,也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是真情实感。

  “围城”的空气比较差。在“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之中,到处在“拆迁”,到外在挖路,到处是蝗虫般的车流。工地上尘土飞扬,汽车不停地“放臭屁”,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怪味。春天和夏天稍好,“风局长”“雨局长”比较给力,灰尘和汽车尾气“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到秋天和冬天,“风局长”“雨局长”累了,干不动了,许多城市便陷入“十面霾伏”之中,家里开窗户不行,不开窗户也不行,开窗户雾霾进来了,不开窗户一天二天可以,三四天再不开窗,人体废气、厨房油烟等也让人窒息……

  “围城”多是堵城。堵车是当今许多大中城市的常态,堵是正常的,不堵是不正常的,上下班时间堵,其他时间也堵。开车10多分钟的路要走一二个小时,“总是红灯憋出尿”。有笑话曰,因为堵车,一对男女在车上谈恋爱,之后在车上结婚,生小孩,小孩3岁了,路还堵着,就在堵车点前面的校车里上了幼儿园。这个笑话有些荒诞,但更多的是无奈。

  “围城”里吃什么都不放心。餐桌上的东西不能随便吃,又不得不吃,毒大米、苏丹红鸭蛋、农药青菜、病猪肉等,随时随地都可能吃进去,“病从口入”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农业局、工商局、卫生局等都管都不管,出了问题踢皮球,“十个婆婆管一桌菜”,越管问题越多。

  “围城”里蜗居不易。北、上、广等城市好的地段四万元一平米是优惠价,一些工薪族干一年也就买一个平方。笔者所在的长沙,房产均价也到了七千多一平米,江景房要一二万。年轻人买房一靠父母,二靠贷款,买房后便成了终身房奴。

  凡此种种,使我对城市的看法发生了变化,由向往变成了反感,甚至有几分厌恶,它与我过去想象中的城市大不一样,与发达国家的宜居城市相去甚远。它得了一种比较严重的“城市病”,表现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房价虚高等,城里人已成为“拙劣的堆积物的拙劣的复制品”,在城里生活需要铁打的胃、铜造的肝、百毒不侵的肺、憋尿的肾,否则就难以生存。

  上海市建设与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沈晓苏提出,用“婴儿车指数”考察城市和谐水平。首先,婴儿车能不能上街可反映一个城市的设施和道路有无障碍;此外,家长是否愿意把婴儿车推到街上,与空气质量和环境有关。不改变空气污染现状,街上就不可能大量出现婴儿车。

  说得很好,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古希腊有一句名言:“幸福的第一要素就是出生在有名的城市。”可我觉得,我今天“幸福的第一要素”就是逃离城市。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偏见,早几年就有“逃离北上广”之说,就是农村也有不想进城的明白人。报载,中国社科院发布一项“中西部农民向城市转移意愿分布”,调查显示,“不太想”的占24.82%,”“完全不想”的占24.13%,约一半农民不想进城。

  “质本洁来还洁去”,我本来就是农民,在有生之年希望找一个“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无雾霾、无拥堵、无有毒食品的桃花源颐养天年。

  可问题在于,还有这样的桃花源吗?

 

(作者本名许家祥,为长沙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杂文家,其杂文著作《台上的风景》获全国首届鲁迅杂文奖银奖)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