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随笔:久违的绿皮车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7-0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唐汇寅】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2017年6月16日,全国百名杂文作家汇聚河南新乡市采风,大家都是坐的高铁、动车,唯有我们湖北大冶的一位同仁乘坐绿皮车而来。他是在职的检察院干部,车票完全可以报销。他却说:“我上网查了,接待我们的九州宾馆在老火车站附近。如果坐高铁,多花一倍多的车票钱不说,高铁车站离宾馆远,我还得另外转乘公交车。今天在绿皮车上坐了6—7个小时,我优哉游哉地看完一本书,真划算。”

  他说的没错,新乡停靠绿皮车的火车站在市中心,几步路就到了接待处。我们坐高铁从火车东站下车后,却在公交上坐了40分钟才到达。

  第三天会议结束后,我们去拜谒岳飞故里。汤阴县与新乡市只隔卫辉和淇县两个县级火车站,高铁都不会停靠,我们只能坐绿皮车前往。没料到现在的绿皮车今非昔比,虽不是鸟枪换炮,但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了。首先是车头换成了和谐号电动机车,没有以往燃煤机车的烟囱飘着长长的带状烟雾了。车厢内十分整洁,全部安装了空调,茶水亦由电热水器供应,冲水马桶也很干净。过去拥挤、嘈杂、脏乱差的现象一扫而空。我们落座的车厢里,坐着上学的学生、赶集的农民、探亲访友的拖儿带女者,还有肩背手提大包小裹的农民工。走道上,不时有列车工作人员过来兜售小商品,市面卖100来元一个的玩具只卖40元,立马吸引了小朋友们的眼球。如今的绿皮车,满载着浓郁的乡情和朴实的泥土气息。

  当年的绿皮车没有空调,热天坐车须开窗透风,蒸汽机车头烟囱上喷出的煤末顺风直往车厢里灌,厉害时眼睛都睁不开。记得1966年11月文革大串联时,我们一支十来人的红卫兵队伍,翻墙爬进武昌火车站,奋不顾身地挤进了一列火车的茶水锅炉间。虽然已是冬季,但由于人多憋气,我们热得受不了,决定下车改乘“11号”赴京。其时,列车的走廊里、行李架上,全都人满为患,满车厢都充满了汗骚味的压缩空气。一个多月后,我们终于步行到了北京,但已错过伟大领袖的第八次接见。这也是他老人家最后一次接见红卫兵。此后因为天冷,我们再也无缘目睹光辉形象了。

  新乡采风结束后,由于对绿皮车新添了几分好感,我们依然选择乘坐它回家。半夜上车,一觉睡到大天光,正好在汉口站下车。节省了大半旅费还落下了一夜住宿费,又节约了时间,睡得还真舒坦。总之,连续坐了两次久违的绿皮车,留给我的印象是温馨和惬意。以后再有机会,我一定把它作为出行的优先交通选项。

  高铁的票价不菲,淡季时甚至超过了打折的机票。但是,尽管过去的铁道部变成了如今的铁道总公司,对高铁亏本的抱怨却一直没有变。高铁本来就姓高,或许是它建设和营运的成本过高吧。

  绿皮车运行了100多年却没听说叫过亏本,它的票价比客运汽车都低,还停靠高铁、动车不停的县、乡级车站,给短途旅客提供了超级方便。它那果绿色的外衣同希望的田野融为一体,噪音的分贝也很低。唯一的缺点是慢一点,有点耗费时间。然而,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富有的偏偏是时间,所缺的恰恰是金钱。比如退休的老同志出游,首先算的是经济账,时间倒很富余。再如种地的同胞们,由于投入产出比较低,他们对于时间也不在乎。成年累月在外奔波的农民工,背井离乡为的就是挣钱。他们天天都在掰着指头数,这一年能够积攒下多少钞票。返乡回家时,要他们丢很多票子在路上是万分心疼的。

  我们要衷心感谢铁道部门,在众口盛赞高铁时,还给绿皮车保留了一席用武之地。绿皮车的生存空间似乎还可以更大一些,特别是节假日和春运高峰期间,多安排几趟绿皮车的车次,农民工弟兄们在优哉游哉的旅途上,更能舒展筋骨,美美地做个阖家团圆梦。

  2017/7/2于上海南箐园

  (作者系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理事,其杂文《贪腐的起点》获第三届“克权杂文奖”三等奖)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