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随笔:读写“三悟”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9-1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栩】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读书写作是小学生就应会的事儿。

  我自初中恋上文字以后,对读书写作便有了偏爱。从开始的小作文,到高中的应试作文,再到大学的各种论文、舞台剧本、小小说,偶尔还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玩文字游戏、小说接龙,我是乐在其中。读书更成了我的业余生活的主要菜单。

  我尚年轻,没什么资格谈读书写作经验,但于读书写作,我的体会是:读、看、思。姑且称作读写“三悟”吧。

  读,大意上是读书。至于怎么读,我从许多前辈那里摸索出尚不成熟的一套方法,读书须掌握两个技能:其一是“华罗庚读书法”。华罗庚虽是数学大家,和文字看似没多大关系,可他的读书方法,所有人都可适用。当要读一本新书或一篇文章时,将书名或题目看一遍记下来,将其扔在一边,闭目思考,如果是自己拿到这题目会怎么写,思毕,再拿起来读,若是和自己所想一致,便不再读了。其二是“一目十行”,不仅是要速读,而且还要高效。这难度着实很大。我目前只能做到一目三行。

  看,看什么?看不同的评价,看不同的观点。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见解,一千个人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看到众多不一的见解后,自己再在心底整理一番,受益铁定不浅。这就是鲁迅先生“取其精华,去其糟泊”的拿来主义。

  思,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光顾着读、光顾着看,写出来的东西就是人家的。思考了才是自己的。但是要注意,思考是必须要对社会负责的。我最尊敬的一位作者说:“所有的写作者,都应该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能给都市中的饮食男女些许慰藉。”一支笔,能够作为武器,也能作为膏药。一位写作者能给社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取决于作品的广度,能够带来怎样的影响则取决于深度。纵观历史,有写史的司马迁,有写诗的杜甫,有写人的曹雪芹,有写鬼的蒲松龄等等等等,哪一位不是给社会留下了无价的财富。

  总之,读吧,读书是人生的良好修养;写吧,喜欢也好应试也罢,写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好文字。

 

  (王栩,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现就职于湖北省松滋市杂文学会、松滋市东方书院,为“东方乐读”微信公众号编辑。)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