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诗意人生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02-2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启跃】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生活充满诗意,令人无比向往。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然而,在生活急遽变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既不可能像陶潜一样隐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样率性而为。难道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答案是否定的。不能隐居,谁说我们不可在心中开辟一方心灵田园?不可率性,难道在适当的时机也不可放纵一下自己的情感?

  清晨起来,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归去来兮辞》,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自己的精神,放飞到自己静谧、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心沉淀在现代都市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诗意的生活,就是拥有发自内心心甘情愿的令人神往的人生体验、精神状态或心理过程。哲人说得好,“当一个人的内心有了快乐,那他的生活也会变得快乐”。同样,当一个人的内心有了诗意,他的生活也会变得诗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坐观天上云卷云舒。”这便是我们诗意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们普通平凡的诗意生活,往往则源自内心的和谐。它或许很简单,就是适合自己的一种短暂逃离世俗纷扰的精神享受。闲暇之时,看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听几首自己喜欢的歌,喝两杯自己钟爱的美酒,在细雨的小巷里漫步,敲击键盘用文字记录心情,回首人生旅途中相遇相伴的那些人、那些事……或许这些都是诗和远方的另一种表达。我们的生活并非至善至美,但我们的心灵可以涵养诗意。诗与远方并不是遥不可及,并不是只有靠金钱和物质才能体验,也不是年轻人说走就走的一次旅行。或许有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恬淡悠然的情怀,释怀感恩的心态,谁都可以诗意生活。

  我们低吟着“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徜徉在诗词歌赋的世界里,用心体味着一段段隽永的文字,与古人共享诗意生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段穿越自古的爱恋,留下的是无数动人传说;一段唯美旷世的爱情萦绕在年轻男女的脑际,久久不能散去……突然一声炮响,一处惊雷勾回了风花雪月,击碎了花前月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召唤着人们啊!诗人在悲怀,“鸟飞反故乡,狐死必首丘”,心中千缕万缕的情景在国难前只能化作一句“捐躯赴国,视死如归”,只能化作一句受命于败军之际,受命于危难之间,有多少志士仁人泪痕满颊,离了伊人,离了至亲,奔赴那偏远的黄沙地、戈壁滩……静下心来,吟咏这篇篇优美的诗词,与古人对话,领悟诗意故事,从此我们的生活不再单调。我们爱诗歌,更爱诗意的生活。

  还记得帕斯卡说过,“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于是,我们总选择凭栏思考,任思绪如脱缰野马在广袤的土地上驰骋着,独享一片内心的祥和与宁静,虽然平淡却也绚烂至极,这便是诗意的生活的真谛。苏东坡曾言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非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日通之而成色”。在折服于大家的杰作的同时,我们憧憬着一种清欢、淡定的人生境界。于此,我们重新审视了人生,审视生命中的重中之重是为何物?而又如何去拥抱一种幸福感?光阴荏苒,白骏过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了原来在嘈杂中获得片刻的安宁,在庸碌中追求短暂的充实,这些都是人生莫大的幸福。然而诗意生活也便缘于其中并且不断地被深化,被凸显。我们选择了这种生活——诗意无限的人生!

 

  (作者系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会长、《松滋杂文》主编)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