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笔记:人情簿子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04-0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汪强】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人情簿子,就是记人情往来的簿子。

  有专项的人情簿子,即为某一件事所设的人情簿子。如某人去世,家人为他念夜经,通常有众多的亲戚、同事、同学、朋友、邻居送人情——钱固然要送的,除了钱,还有纸呀烛呀,将送的钱物一一记录下来,就是一本人情簿子。这簿子通常不是主人所记,而是所请的账房先生代劳。

  有专人所用的人情簿子。这簿子是流水账,只要有人情往来就记上一笔,如某年某月某日,因何事给何人送多少钱,另有何物;某年某月某日,何人因何事送来多少钱,另有何物。

  现在科技发展了,有人不再将人情往来记在本子上,而是记在电脑里手机里。不多说了。

  起初,我不懂世事,以为这簿子没什么用途,后来才懂得它不仅有用场,而且有大用场,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场。

  对于簿子的主人来说,它的作用主要在于为自己送人情提供依据。某家有丧事,送还是不送?送多还是送少?不问张三,不问李四,只要翻开人情簿看看就行了。往常我家有事,他总送的,我怎能不送?我家有事,他家从来不送,我为什么要送?至于送多送少,也看他以往给我送得多少。他仁我就义,他不仁我就不义。这样做也没错。人与人交往跟国与国交往一样,都得讲对等原则。

  当没事可做时,有人还会翻开人情簿子看看,对往来者点评几句。你看,某人条件虽然不好,还比某人送得多,对我不错。某人太可笑子。大前年他家念夜经,我送了他200,去年,我家念夜经,他也给送了200,1元钱都没加。有这样做人的吗?不用说物价上涨了,就是物价没涨,也要多少加点,这是规矩呀。说得明白点儿,这送人情虽说是送,实际上不是送,迟早是要还人家的,要还本钱这不用说,另外多少得加点利息。

  有人还会拿出人情簿子向他人炫耀。可炫耀者有三:向自己送人情的人多,这说明自己有人缘;人情往来的数额大。这说明人家对我的情义重,人家对我的情义重是因为我与人相处重情义;最值得炫耀的是送的人身份高。镇长的名字能出现在这簿子上,说明我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哪。县长的大名也写在这簿子上,说明县长没有将我当普通老百姓。别以为这容易,有的人跑断了腿说干了嘴,也拉不到一个有身份的人上他家的簿子,只好由账房先生随意在簿子上写一个大人物,如毛泽东、蒋介石。你说可笑不可笑 ?

  送人情的人散了,和尚们也各自回了家,忙碌了一天的兄弟俩坐了下来,准备将办事的账算一算:共计收了多少人情?其中兄弟两共同的亲友送了多少?各自的亲友送了多少?招待这些亲友花费了多少?兄弟各自应该承担多少?将这个算清了,就得依据人情簿子。

  在送人情者中,有人早早地就来了,可快到中午,钱还是没有出手。他在反复琢磨到底送多少为好。送多了,那自己吃了亏,还要挨人骂,说自己穷大方;送少了,面子上过不去,也要挨人骂,骂自己太小气 。于是他就瞅个空,从账房先生面前抓来人情簿子,看看人家怎么送的,再决定自己送多少。他很得意,因为翻了簿子送得恰到好处。

  人情往来人情往来,说的是应该有来有往,来而不往非礼也。可是,事事都有例外。某镇镇长的公子考取了名牌大学,给他送人情的络绎不绝。按不成文的规矩,在送礼者中,凡有子女考取大学的,他也该给人家送,可从他家的簿上可以看到,有人没给镇长送,镇长给他送了。有人给镇长送了,镇长却没有给他送。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人给镇长送了,镇长也给他送了。这三种人各自是什么身份,无须我多说,你懂的。

  从人情簿子上还可以看出世态炎凉。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父亲去世多少人送人情,母亲去世时也就有多少人送人情。可从人情簿子上不难看也出,李某父亲去世时送人情的是869人,而其母去世时送人情的人数猛跌,不足前者的十分之一。究其原因。父亲去世时,李某任镇党委书记,而母亲去世时,李某已退居二线。到了二线,近了黄昏,怎能再有当日的辉煌?

 

  (作者系首届全国鲁迅杂文奖银奖获得者,其获奖作品为《麻雀为何要自由》)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