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随笔:写作让我快乐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9-01-0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亚夫】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喜欢写作的人来说,动手动脑,握笔为文,这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也是最开心的时刻。笔者是记者、作家出身,退休后,有朋友劝我:“退休了,游游山水打打拳,花啥个心思写文章,真不会享受生活!”朋友是出于好心,但是他不懂得对于一介书生来说,除了手中一支笔,别无所长,读书写作是最好的安养晚年,是最“享受生活”的时刻。

  记得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其笔记《夷坚志》支壬卷小序中说过:“子弟辈皆言,翁既作文不已,而掇录怪奇,又未尝少息,殆非老人颐神养性之福,盍已之。余受其说,未再阅日,膳饮为之失味,步趋为之局束,方寸为之不宁,精爽如痴,向之相劝止者,惧不知所出,于是逌然而笑岂吾缘法在是,如驶马下临千丈坡,欲驻不可。姑从吾志,以竟此生。异时惛不能进,将不攻自缩矣。”你看,洪迈老先生初时听信读书写作“殆非老人颐神养性之福”的论调,不再读书写作,结果“膳饮为之失味,步趋为之局束,方寸为之不宁”,而一旦恢复,则又生龙活虎了。

  杂文界前辈冯英子先生曾对我讲起了一个故事:抗战时期,他是个战地记者。一天,他遇到一位重伤员,躺在地上几乎休克了,但他仍然紧抱着手中枪,嘴里不停地叨念:“我的枪呢!”讲到这里,冯老动情地说:“这位战士的印象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一想到这位战士,我马上会想到:我是个记者,我不能放下手中笔,哪怕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冯老以其在文坛的光辉业绩,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无独有偶。前不久著名时评家、年届80的江曾培在一次座谈会上,面对大家的褒誉,这样说道:本来想在文集出版以后就搁笔安养晚年,但现在看来是搁不下来了,不写作没有安养反而烦躁不安。“这么多年,写作已经是我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如果搁笔,生命也就黯然无光了”,因此,只能“笔耕不辍”。

  由此可见,对于喜欢写作的人,诸如记者、作家来说,读书写作是“颐神养性”之诀,犹如战士手中的枪一样,是须臾不能离开的。这是天底下最令人享受的事情,也是“我健康,我快乐”的最佳方式。

 

  (作者简介:朱,名方波等,上海市人。曾任上海老年总编助理兼副刊部主任、《休天地》杂志主等。系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老年旅游专业委副主任1970年在《人民日报》首发杂文,2009年以一篇杂谈,促成了一项全市性的“迎世博”活动,最后诞生了新“沪上八景”。有《杂坛徜徉》《人生想曲》专著十多本)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