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随笔:青岛归来话杂文(“活力青岛”——全国名家看青岛作家交流会采风作品之三)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9-11-1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赵先知】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讲话时引用了《吕氏春秋》“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的典故,讲述了尧曾在庭中设鼓,让百姓击鼓进谏,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让百姓在上面写谏言的故事。他说,“谏鼓”“谤木”就是为了收集舆论。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一经典,强调了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而杂文,无疑是舆论工作的先锋。

  为了繁荣杂文创作,2019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由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杂文月刊》担纲举旗,青岛市作协与浙江省杂文学会联袂做东,“活力青岛——全国名家看青岛作家交流会”在青岛举行。来自中央及全国各省地市主流媒体、作家协会、杂文学会的作家、杂文家在一起,以“迎接杂文新时代,绽放青岛新风采”为题,进行了学习、交流、座谈、采风。

  

 

 

  会议选址在青岛,是因为青岛历代以来承受的民族苦难最为深重: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青岛沦为殖民地;民国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民国八年(1919年),中国因以收回青岛主权,成为爆发“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五四运动”也由此成为中国近代与现代历史的分水岭;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国北洋政府收回青岛,辟为商埠;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获得新生回到共和国的怀抱,现一跃成为副省级大城市。

  会议选址在青岛,是因为青岛有着丰厚的人文历史文脉,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老舍、闻一多、沈从文、萧红、萧军等很多文化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文化踪迹和经典作品。

  会议选址在青岛,是因为青岛具有全市坐落于花岗岩之上的坚实基础,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用青岛的花岗岩建成的,那是中华民族脊梁的象征。

  会议选址在青岛,是因为青岛有着以花岗岩构成的崂山主峰,海拔1132.7米,为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不可企及的高度。

  所有这些,构成了青岛这座城市的红色文化基因,代表着青岛人民爱党爱国的忠诚度、历史沉积的厚重度、砥砺奋进的坚韧度以及立志向上的伟岸度。

  而这些,正是新时代杂文创作不可或缺的因素。

  

 

 

  如同这里的海底隧道、跨海大桥能把青岛市连接在一起那样,这次座谈会,也像一条红色纽带,把全国的杂文精英联系在一起(排名不分先后):

  汪金友、桑士达、韩晓艳、赵一锦、赵永兵、李春生、高建刚、高伟、雷长风、沈栖、彭友茂、朱大路、杨东鲁、于文岗、张金丰、刘世芬、杨光洲、张树民、高自发、李健、李辉、李景阳、孙建邦、孙新建、焦仁贵、王春、王二路、王荣根、唐剑锋、李景阳、郭兴文、卢汴生、陈庆贵、陈乃举、李秋生、石飞、闫殿才、严志明、罗勇敢、郑启荣、白景森、庄美贞、詹苗康、刘鸿儒、何国胜、王述华等,宝刀不老;林永芳、章芳、刘红燕、刘梅芳、邱少梅,李英落、裴菊等,后生可畏。

  这是拳头的紧握,这是力量的合成,这是光明的集束,这是正义的堡垒。

  习总书记引用“谏鼓”“谤木”的典故告诉我们:古人很懂得发挥舆论的作用。习总书记对“谏鼓”“谤木”的重视程度,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与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的勇气。

  

 

  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今有监督之剑——这把利剑,就叫杂文。

  杂文的本质在于讲真话,当这个世界没有人说真话时,那才叫真正的黑暗。因此,杂文代表真话,代表光明,代表正义。激浊扬清,惩恶扬善,这才是杂文的神圣使命。

  余亦有幸,如南郭处士一般,充竽于杂文高手之林。青岛归来,杂问杂闻,受益匪浅,感慨良多,是以为记。

  

 

 

 

  


 

 

 

 

  

 

  

 

  

 

  

 

 

  (作者简介:赵先知,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副会长,东方书院特聘撰稿人,“克权杂文奖”获得者,中国儒商学院副院长,曾任广东《民营经济报》总编,出版有《赵先知杂文作品集》)

 

 

  推荐: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