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随笔:鼓捣杂文之“三乐”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1-01-06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李志远】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曾有圈儿外人,对我似乎是惋惜而又不屑地说:“整天鼓捣杂文那玩意儿,有什么鸟意思?!”听得此言,我虽然只是用鼻孔“哼哼”两声,笑而不语,心里却想到了古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我是鱼,所以我懂得,鼓捣杂文,每一篇,至少有“三乐”。

 


 

  其一,稿子出手之乐。有道是,“胸有块垒,不吐不快”。吐出来,就快乐了。怎么个吐法呢?咱弄杂文的,自然是走杂文的途径了。每当对官员贪腐、用人不公、鱼肉百姓,以及社会上其它的不正、不公、不平们,义愤填膺,淤积在心,便思虑再三,认准了,看透了,再经过谋篇构思、敲字写作、修改定稿,该批的批了,当骂的骂了,分寸也把握得八九不离十了,自感万无一失了,然后发给有关报刊。于是,如释重负,长出一口气——像是一口恶气,觉得心理满足而又淋漓痛快,浑身轻松,岂能不乐?

  其二,文章发表之乐。常常是,稿子发出之后,十天半月二十天,哈,小文见报了!虽然是“豆腐块”,不过千把字,却是白纸黑字、“经国之大业”的文章呀,而且,也算是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尽了点绵薄之力。一次,《杂文报》刊登我一篇文章,我先拿给妻子儿女看看,也许是因为他们“私我”而赞不绝口。接下来,出门散步,竟发现,有几位老少爷们儿,围拢一起,争相传看我的那篇文章,且在七嘴八舌,热烈议论,或引发共鸣,不时啧啧称道,有的还激动得大呼小叫:“骂得好,真过瘾,道出了我们的心声!”而后回家,我再将文章从头至尾细细默读一遍,自我欣赏一番,不由感到:自己的作品,能堂堂正正走向人间,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自是小有成就,岂能不乐?

  其三,稿酬到手之乐。收到汇款单子,笑嘻嘻,瞅一眼,情不自禁,套用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句式,慨叹一声:“钱不在多,有点就行!”说实话,我并非等米下锅,靠稿酬吃饭,还不得饿死!之所以开心,是因为,稿酬无论多少,毕竟都是自己的诚实劳动所得啊!这说明,鼓捣杂文,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而是“有耕耘就有收获”——稿酬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收获。还说明,这是社会给的奖赏,是在鼓励自己再接再厉啊!想到这儿,咱又不是傻子呆子迂夫子,岂能不乐?

  我说的是,鼓捣每篇杂文,至少有“三乐”。那么,至多呢?用时髦的说法,当然还有N乐。不过,那要另当别论,这里不赘。一言蔽之,鼓捣杂文,还是有点“鸟意思”的——这也正是我乐此不疲的一个重要动力。

  (原载杂文集《一枝一叶总关情》)

  (作者简介: 李志远,网名司马一夫,军休干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41年 7月 22日出生在河北省栾城县一个小农村,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参军入伍,退休前是正师、大校。主要写杂文、散文,也写诗歌。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杂文月刊》《唐山晚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军内外几十家报刊发表千余篇作品。已出版《包含香味的玫瑰》《观钓偶感》《另类公道》《幽默与遐想》《人生碎片》《一枝一叶总关情》《灯下杂想》《李志远杂文选》等文集。曾获《人民日报》“金台奖”等几十个奖项)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