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儿时的饿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3-06-18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胡四方】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01


纠结很久。

不香嘛这题目——物空前丰富,城乡生活极大改善,肉蛋鱼奶随便吃,天天像过年,你发“饿”论,不合时宜。再呢,诉苦摆饿,哭穷卖惨,跟土豪炫富无异,一样的令人鄙弃,你认知功能障碍,老年痴呆吧!还有,跨世纪了,消费观念颠覆了,科学营养+了,你格局太小,视野方寸,思维固化……简直令人捂脸了。

唉!《岳阳楼记》“乐”字前,是“进亦忧,退亦忧”哇。

我经历过自然灾害时期、文革动乱时期,饿过肚子,挨过病痛,备受贫穷。然而在这苦乐同生艰难共度的岁月里,伟大的母爱、亲友的关爱、老师的教诲之恩和乡亲的友善之情,始终滋养着我,为我的灵魂深深珍惜。而今我辈进入小康,含饴弄孙物质精神无忧,饮水思源,记住恩情,传递友善,弘扬美德,兹事良心所系,无法沉默。

而且,我那两个宝贝孙娃,不知甘难辛苦,平时零食不断,水果牛奶码着吃,牙牙学语就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今快六年级、二年级了,诗在嘴边,餐桌上却毫无敬畏,挑食、漏饭、剩饭习以为常……小时候我,桌上撒几尘白面、几粒米饭,爷爷总是伸出手指沾到嘴里吃掉,说:“粒米不成面…一粒粮食汗八瓣…糟蹋粮食瞎眼睛,遭雷打的!”我们兄弟几个就把饭碗舔得干干净净。

直到今天,我惜粮如珍,剩饭剩菜舍不得倒,注重家教传承,推崇俭以养德,餐桌之上,“吃相问题”,我见之必说不怕说个寂寞,还要立字为规,传之为鉴,此家教责任所在,不敢沉默。



02


回到“饿”题。

地球人都知道,那个年代贫穷落后。我的家乡生产队典型的贫瘠闭塞,只种水稻棉花,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曾经,连续多年“角把钱”一个工分,村头四顾草房零散看不到一间瓦屋,全村七个生产小队,只有我一年级同学同坐家里有一辆皮垮毛落、不知什么牌子的旧自行车。

最大问题是吃饱饭的问题。饭是不见白米的菜饭,饭中菜是水田里即将沤绿肥的苕籽藤儿,“菜包米”合蒸叫菜饭。

一日三餐,不到开饭时间,我就等在生产队食堂门口,守望炊事大伯揭开蒸饭的大蒸笼,盯着那堆积如山的无数饭钵。饭钵内厚厚一层烂熟的苕籽菜,菜下是一皮米饭。

大人小孩米几何?

我姐回忆说,那时16两制老秤,母亲硬劳力每天15两,相当于今9.3两,每餐3.1两。我姐一天7两,相当于今4.35两,每餐1.45两。我一天5两,相当于今3.125两,每餐1两。

我姐“解放牌”属牛的,10岁刚出头,懂事不吭声,是菜是米是饱是饿,从来默默承受。

我哥89岁,独特吃法,先把菜吃净,然后细品“光米饭”的滋味。他还会想办法,捡些路边和田头丢下的萝卜根、萝卜皮、苕皮,洗净,赶在食堂生火之前放入自己的饭钵,把苦菜饭变成“花饭”。

4岁多点,尝过菜难吃,总把菜扒给母亲,只吃那一皮白米饭。两口挖完,端着缽子不离开,望着母亲要,母亲就把自己那一皮白饭分我一坨。

那时候,大人小孩的最大心愿就是吃饱饭,每天想的就是一碗不搞菜的白米饭。

后来食堂解散,各种菜饭进入家家户户,兼有“瓜菜代”“干稀搭配”过难关。

那时盼过年,过年才有肉吃。平时不识肉味,也没钱买肉。到了大年三十,家里倾其所有弄好吃的,犒劳一年的辛勤,放一挂小鞭,倒一杯散酒,烧纸钱敬祖先,全家老少围坐团年,仪式感满满,现场版人间烟火。肉菜多多,不仅有猪肉,还有鸡、鱼等。鸡是自家喂的,过年宰一只,煮一大锅萝卜,每餐分出一炖钵,可保多天有“鸡”吃。鱼是生产队养的,鱼坑是一条丁字型水沟,横竖约长200米,过年干坑捞鱼,每家可分三五斤杂鱼。过年开荤,孩子们胀胀地吃,大人不仅不嚷你,还鼓励“吃赢”,“越吃越有”。

为有肉吃,放学后的“作业”就是寻猪草、喂猪子。一个家庭能够杀猪不容易,须先交国家“预购”,交一杀一,不交“预购”拿不到“宰杀证”不准杀猪。“预购”标重不低于120斤,家里先用生产队的大杆子秤称一下,如果够重就绑上独轮车,由家里男将推到8里外采穴食品所上交。最后时刻不够重量交不出门是常有的事。我记得母亲请人帮着交猪,被退货就有两次,满脸沮丧推了回来,骂猪“狗日的不抬举人,临上磅秤,屙屎屙尿,差斤啦!”那年头,一个家庭仅凭学生寻野菜喂大两头猪,何其难。所以,不是每个家庭每年都有猪杀,有的家庭今年交明年杀,有的两户合交一头再合杀一头平分。吃草的猪难长壮,杀的年猪大多“桶子”六七十斤,管过年头腊尾就差不多了。

我吃过一次狗肉。

我的爱犬,一头黑白杂花的土狗子。

养狗初衷并不为吃狗只是喜欢。重要的,那时天黑,夜里看不见路,单家独户的,怕鬼怕强盗,养狗作伴。

我从同学家里抱回这头小奶狗,母亲说人都吃不饱,拿什么喂狗?坚决要我退回去。我念念不忘,过些天重新抱它来,理由是:狗子吃屎,不用喂饭!

狗子长大成年,很勇猛,叫声慑人。不幸一个雪天,被一“鸟人”用鸟枪击毙。

我和附近两男闻声追出,夺回狗身,大家一锅炖了。初闻满屋狗肉香。

后来我长大,意外从事“狗的事业”,始知狗为人类忠友,好多人不如狗,于此拒食狗肉。2006年丙戌狗年新春我作“狗诗”相怜相惜:


排名鸡辈后,终老骨一根。

夜守四更贼,踪寻万里尘。

家贫终不弃,祸横任由烹。

嗟尔胆肝苦,谁与论忠诚?


鸡蛋,“看见容易吃何难”。它是一个家庭兑换学生练习本、食盐煤油的“硬通货”,是乡亲们夸耀的“鸡屁股银行”。

收购鸡蛋很严格,温家潮代销店的老伯目光如炬,总能把破损的鸡蛋们挑出,他在一个透光的纸盒洞口照一照,让“臭蛋”“寡蛋”们无处逃。

鸡蛋一般四分钱一个,正好换一个本子。一二十个鸡蛋,可换五六七八角,买点盐、煤油、针线,维持一下生计。

家里来个姑舅姨,一碗韮菜炒鸡蛋,算作荤菜,待客之意显矣!

如有远亲近邻即将“产房报喜”,家里就得早早攒够至少二十个鸡蛋,到时候登门恭贺“送粥米”,维系人情往来。

鸡好,但不准多养,政策要“割资本主义尾巴”,限定每户人平不超过1只,生产队干部会在夜里挨家挨户“验明正身”。

我家5人养4只母鸡1只公鸡,如果哪天不足4个鸡蛋,是哪只母鸡“旷工怠工”,何时何因,母亲都会反复唠叨满脸疑云一问三叹!

“一天一杯牛奶”,根本没听说过!

面食不是馒头包子精制挂面,而是家里石磨磨出的“炒面”“面疙瘩子”。

第一次见到馒头,甜的,馒头背上有梳子印,一年级时儿童节礼物,每名学生几个馒头几颗糖,我带回家大家看看尝尝。

家里吃的不一样啊!夏粮收获,将大麦炒熟,磨成面叫“炒面”,温开水拌之,淡吃,有糖甜吃,无糖加盐也能对付。小麦粉通常菜叶煮面糊,打“疙瘩子”(酒楼现叫“水上漂”),或者放坨老面蒸“懒巴”“老面发巴”,颜值比街上馒头差点儿。

家里石磨很笨重,一人推磨一人喂,费工费力,半天半夜才磨出几斤面,然后筛去麦麸。磨面的机器二年级课文“噼噼啪,噼噼啪,大家来打麦”里见过。

难见的“零食”是一捧铁颗子豌豆。

那时不兴也没有零食,遇到家里做“闷水豌豆”这道菜时,母亲会“抽头”留点儿给孩子们。或许因为豆子嘣嘣硬,就叫“铁颗子豌豆”。

孩子们十分珍惜“铁豌豆”,装在衣兜里舍不得吃,亲近的玩伴才分享给三五粒。

过年的时候,家里一般都做“土糕点”“土零食”。熬麦芽糖,做“米子糖”,油炸“穿花”“麻花”,沙炒豌豆。山区来的移民喜欢沙炒“苕精戈”。我八宝潘家场姑婆婆家每年炒点花生,她们那里沙土,沙土地里产花生。春节走亲访友拜大年,家家户户都会热情端出这些“家居货”,倒上一杯“砂罐茶”,请客人品尝。

“水果”作为名词,闻所未闻。我所接触的是自家菜园的黄瓜,“烧瓜”,以及房前屋后的“六月桃”和两树枣子。“蕃茄”还很稀奇,邻居张同学到沙洋农场探望其父时带回苗子栽了几棵,不等果红我们就摘下尝鲜。橘子,是一个下午我的父亲(在供销社工作,19719月病逝,时年42岁)带回几个,黄黄的,皮薄,很甜,不像土柑子酸掉牙,关键还无籽,为我不敢想象。父亲说是嫁接的品种,叫“温州蜜”,我更好奇,从此坚信最好的“柑子”是“温州蜜”。

想起两根救命的黄瓜。一日端午节,我随本生产队一群男女青年跑向20多里路外的沙道观看划龙船。母亲给我一张5角纸币预备中午吃点什么,我全数买了不知几颗刚刚上市白里透红的新桃,不一会又饿又渴、又热又累,浑身无力,归途走不动路了。同行的吴家芬只有2角钱,她买了一堆便宜黄瓜没吃完,递给我两根救命。啊呀黄瓜好吃呀,谢谢吴姐!我总算天黑前活着到家。

至于所谓的“水果之首”——苹果,我读小学三年级“准红卫兵”时,几个同学一起到区公所米积台街上“串联”,在一个水果摊上买一颗尝尝,口感粉粉的,不曾被我赞美。后来,我到涴市街上见到菜子花黄的香蕉,颜色美美哒,形状怪怪的,怎么吃呢,什么味呀,不知其名,也不知要剥皮,驻足观赏良久,见一年轻母亲买一爪离去,我竟无缘偷学到期待的知“食”。


03


还有一种饿:无书读,无电影看,无体育活动,缺文化生活精神营养。

7周岁入学时一字不识,一窍不通,远远不如现在的孩子渊博。

准报名那天,老师拿出高粱梗子做成的“计算器”,让我数够20个数就算合格。

根本不曾想到,现在普遍开展学龄前教育,幼儿园小朋友会认拼音,背儿歌,计算10以内加减法。一年级课本不仅有唐诗“鹅鹅鹅”,“锄禾日当午”,汉乐府“江南可采莲”等等,还有论语、荀子等古文。

丢人啦!我到初中毕业都没看到一首唐诗!课文里没有,又非书香之家,还被“破四旧”,瓷坛子上绘图“福禄寿喜”要敲掉、老床上书有“龙凤呈祥”要拆下。至于古文,那是10多年后,偶然机缘结识沙道观一位隐者,才得见真容。

想写漂亮字,不晓得字帖的存在,听说邻队四年级刘宜红大哥“柳”体字写好,求教于他,他用钢笔写下“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两句,我恍然不是“扭”的,极其欣赏羡慕。后来谋到各种字帖,已不知何年何月了。

国球乒乓球,小学阶段没见过,跳高跳远、短跑长跑没有正规教学过。“军体课”除了广播体操,就是扛着红缨枪背着“背包”,练练“一二一”“左右左”。

闲暇游戏,没见过现今的“学与玩”“副科培训”,诸如游泳滑冰、下棋弹琴、武术舞蹈、书法绘画、乒球羽球等等。那时我们男生就“抽陀螺”“扳牌子”“打珠子”,女生喜欢“抓子”“跳绳”“踢毽子”,“跳房子”。

为了滚铁环,我敲下了自家茅房里一只粪桶的铁箍。

为了学跳高,我用三根木棍扎成三角架试跳,结果跃起跌落,木棍顶伤肛门伤及直肠。

一旦听说某村某学校有电影,银幕挂在场子上了,不管十里八里路多远,伸手不见五指天多黑,都要一呼百应追了去。《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南征北战》不知看过多少年、多少遍。电影中成段的台词,“各小组注意!各小组注意!你们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准放空枪,不准放空枪”“张军长,请你看在党国的份上,赶快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请你们坚持最后5分钟!请你们坚持最后5分钟!”都是我们小伙伴们多年的流行语、口头禅。

那时也不见“订阅”,课外阅读几乎没有。如果上街,我总往文具店跑,隔着玻璃柜台,久久扫视那些小人书们,然后把卖了桃仁、知了壳、布片子等废品所得的几个硬币数出来,买一本刚好够钱的“图书”,像吃了肉一样回家。

有段时间我寻马草发了小财。农村的田坎路边,狗牙根、马鞭草,多的是。每天放学扯几斤,等到星期天用独轮车推到十五六里路外的涴市搬运站,卖给该站驴子骡马当草料。一分钱一斤,一个星期上街一次,每次能卖三五角,买两本小人书,同时给母亲充实“国库”。

我藏有一小木箱宝贝——30多本图书!《红岩》《林则徐》《铁道游击队》《狼牙山五壮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北斗一样照亮着我。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严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让我开口。……”陈岗的《我的自白书》,共产党员的信仰宣言斗争凯歌,今天背起来,我仍然胸中雷鸣山奔,豪情敬仰无限!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保尔柯察金不平凡的英雄品质、伟大精神,从那时融入我的血液,无时无刻不激励我向英雄学习,做无愧我心的人。


可恨,本生产队一位高我两年级的哥们,他家兄长结婚,借我那箱宝贝去给客人“混时候”,结果肉包子打狗片甲无回。

我生平第一次体味伙伴如此负我。

情义在哪?诚信在哪?责任在哪?道德在哪?

我无语,无泪,无助,无奈。

只恨自己轻信没有拒绝,只愿此生不再相遇。

得罪文昌星的是你,不是我,应受惩罚的是你,不连累我!

一天,“文革”风暴来了。

我从红光村小学升级,到温家潮公社温家潮总校读三年级,彼时开始“停课闹革命”,写大字报。五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已经一窝蜂,围攻刚刚到任的校教导主任严老师,牵满绳子的大字报小字报一致恶搞严老师“看见女生就笑,看见男生横眉竖眼”,极其庸俗不堪。

我们低年级学生完全不懂“革命”,就被开会“谈观感”,“讨论”组建“毛泽东思想战斗队”。记得班上绝大多数学生聚集在我们几个人周围,嚷着组建“卫东彪”战斗司令部,另一群只有三五人以阮友云同学为中心,宣布成立“斗私批修”战斗兵团。到底,“革命小将”太嫩难当大任,只学着参与“语录岗”上路,在学校门口那条宽敞的沙土路上,神圣拦住过往乡民和零星骑自行车的“干部”,令其背诵一条毛主席语录,然后放行。

有个“两斤多蛋”的黑色笑话。

四年级时总校解散,我们又回到红光村小学。时值“知青”上山下乡潮涌,“读书无用”风起,学校不敢抓成绩,抓“学工学农学军”,帮生产队扯草,搞军训,我还被抽参演现代戏《红灯记》,饰演“粥棚脱险”的“吃粥者乙”。

一天,公社教育组突然进行全公社摸底考试,考的五年级算术“百分数”,我们班全军覆灭。

教育组侯世云老师大会点名说:红光小学全班“两斤多蛋”!何谓“两斤多蛋”?鸡蛋12个一斤,全班20多人,合成两斤多蛋!那卷面,好有一比:癞乎的儿子戴孝袱子,癞乎死哒!

救我们的,是林卓元老师天降我班!

林老师青春潇洒,数学神授,我们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

他从五年级擂起,擂到六年级小学毕业,课纲中的百分数、圆周率、方程式、三角函数等等基础知识,我们全都过硬掌握成绩稳定,加之张谨老师逼语文上台阶,我们乌鸦变凤凰,成为后来东稜二中初中班的优等生。

在此,我对在特殊年代良心施教的小学老师林卓元老师,黄元新老师,张谨老师,说一声“谢谢!”我感恩我的老师!

容我简介一下林卓元老师后来落户江陵三湖农场潜龙在田,近年两次快递当地优质黄桃给我,我曾专程看望老师,并诗谢老师黄桃(发表在2022813日东方乐读)。林老师2022年春节过后病逝,享年75岁。

黄元新老师,师出名校荆州中学,教学严格,多才多艺,兼任村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编导,并饰演《红灯记》中李玉和,我数次回村看望。黄老师家庭出身似是“地富”,被早早离开讲台回家种地,2021年病逝,享年80岁。

张谨老师仍居老家红光村,先生幼读私塾,后修师范,语文教学经验丰富,擅楷书,村民做新屋必请先生书写大红梁衣“吉星高照”“紫气东来”,现满96岁高龄仍生活自理。那日我去看望,先生念念有词:“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我祝福我的老师!我怀念我的老师!


04


儿的饿,始终压在母亲的肩背上,装在母亲的心窝里。

我小时候常因蛔虫肚子疼,疼得哭,不吃饭。也因寻猪草不小心镰刀划伤脚跟,无法走路。但上学我是一天不耽搁的,饿着肚子也要去,爬也要去。这种情况下,每次都是母亲背着我去,而每次天老爷都故意下雨,两三里路,泥烂路滑,摇摇晃晃,跌跌撞撞。我伏在母亲的肩背上,母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那是可想而知的,让人难忘的是没伞,她头顶一块化肥袋子拆开的塑胶纸,脚下那双打了几块红色䃼丁的黑胶靴面目全非,沾满了厚厚的泥巴。

母亲是“半小脚”,缠足没成功,留下半残之痛,又是“半边户”,父亲在外工作,帮不上她,她硬是里里外外不知怎的独自撑起这个家。集体田里忙,样样农活走在前,多年担任生产小队妇女队长;忙了田里忙家里,一日三餐,缝补浆洗,培植菜园,人情往来,没有一件比农活轻松;再才忙里偷闲带我们姊妹5个,我姐我哥(后随爷爷奶奶分家生活)、我、我弟、我妹。

家里劳力不够,工分分值又低,“超支户”的帽子没甩过。为了不因工分“不达标”而扣口粮,我姐小学毕业就辍学参加生产,我也在假期出工学洗秧、赶磙、挑泥粪、做水利。那年正月,我和我姐作为家里“一个半劳力”上堤做水利,每天鸡叫就出门,赶8里路,到董家湖挖渠做堤。一天带的饭真好吃呀!香呀!我告诉母亲,母亲说出真相,原来是我生日,母亲往我饭里拌了一坨猪油,藏了一油炸鸡蛋。

那时的猪油拌饭,美餐一绝。

母亲不知疲倦常常夜战,与那盏灯火如豆的煤油灯一起,绽放出自己所有的光,纺棉纱,缝补衣裳,做全家人的布鞋。在这两颗光里,我姐学着做针线纳鞋底,我伏在那方小桌上做作业,梦想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早日到来如同太阳升起。有时我一觉醒来,堂屋里纺车还在呜呜响。

母亲一字不识,大道理不多,但通情达理,教育子女一句话管总,儿我受益终生。我透露某伢子寻猪草偷扯了生产队的萝卜,母亲只一句“你要正直为人”。我帮着菜园浇粪掩掩鼻子,母亲说“不要贪身怕苦”。父亲和好友同事孙伯一起来家里,我获赠孙伯那个超有范的、流行色的“军用”黄布挎包,母亲叮嘱“要感恩人家的好”。我抢话插话,母亲白我一眼:“大人说话娃儿听,大人放屁娃儿吞

我也倒过毛,不听教导,让母亲很难为情。那次舅娘姨妈来客多,桌上菜品不丰满,母亲担心我上桌抢菜,悄悄交代等客人吃完再上桌。我不服,扯起嗓子公开叫板,“***什么舅娘姨妈的,老子要上桌”,惹得客们哄堂大笑,遗笑几十年。

母亲近70岁才被说服离开农村,到我工作的县城生活。她怕连累我一个,有时到我姐那,有时到我弟或我妹那,随处生活一年半载。姊妹们也都高兴轮流接她去,包她愉快颐养天年。母亲晚年查出高血压,曾经颅内出血,经县医院精心医治转危为安。再以后发现肠穿孔,医生建议“保守”治疗,年岁太高,伤口愈合有问题,并发症……我坚持手术抢救,毫不犹豫签字如出意外不怪医生。

术后果然伤口恶化,我们姊妹们尽心尽力,“死妈当活妈医”,一边请医生朋友专业清洗消炎,一边买土黑鱼煨汤喂食,擦洗身子,翻身按摩……结果奇迹,不出一月伤口愈合长出新肉,又活10年。

2020627日五月初七,母亲93岁高龄平静离世,早上吃得少,中午没吃,下午睡过去再没醒来。没有挣扎,没有呻吟,没有抢救,而且,时间是周末、端午小长假、第一波新冠疫情递减的空隙、孩子们有点时间且小聚已不受严格限制、天上撒丢丢南风晚雨不冷不热……母亲真会选啊!好人善终,有天照应、鬼安排吧?!

如今,母亲离开已经三年,谨在此倾我无尽思念。


05


写在文末。

饥饿和贫穷本不值得留恋与宣扬,况我没见饿死人,也没吃过“红军的树皮草根”“莫言的煤”,更不必矫情渲染。只不过与之相遇知命守命,不坚强也得坚强。咬牙坚持的经历,教给你许多成长的东西,独属于你,没齿难忘。

不忘来路,方知前程。

佛说,众生皆苦,熬过去便是重生。

泰戈尔说,“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   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郭德纲说:我穷过,苦过,挨过饿,受过罪,那又怎么了?终于也看到了灯彩佳话!

我说:

1.饿的年代过去了,我赶上了改革开放经济繁荣科技发展社会稳定新时代。我有福,我感恩时代,感恩共产党!

2.贫贱不移,爱我所爱,用自己的一生,爱母亲,爱家乡,爱祖国!亦即我仿《诉衷情》中句:“报当娘家,孝当国家”。

3.书,是粮食,有书读,有学上,有《教育法》保护,有爸妈辅导,有爷爷奶奶照料,有海阔天空,何其幸福莫等闲!

4.居安思危,惜福积德,永不过时——心存敬畏吧!一粥一饭,一丝一缕,,一草一木……历史不应被遗忘!


20229月初稿,2023年“6.1”前一日改毕)


(作者简介:胡四方,微信名古月村人,退休民警,湖北省松滋市涴市镇红光村人)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