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烈、书写乡愁”——金鸡山村采风作品专辑
前言
湖北省松滋市纸厂河镇金鸡山村是一片红色土地,松滋市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在此成立、松滋市第一个工农革命武装——松滋县工农自卫大队在此举旗。为了缅怀先烈、书写乡愁,推进村域旅游,经与金鸡山村党支部、村委会联系,2017年5月11日,松滋市杂文学会、东方书院将组织一批杂文家、作家、诗人到金鸡山村进行一次“缅怀先烈、书写乡愁”专题采风活动。现将采风作品辑录于下。
村部合影
瞻仰烈士陵园
游览共青团水库
座谈
松滋市杂文学会、东方书院向金鸡山村赠送书籍。
金鸡山村采风二题
裴 靖
5月11日,余随市杂文学会杨东鲁君等一行,参观访问松滋市革命老区——纸厂河镇金鸡山村。所到之处,深受启发和鼓舞,深感老区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故有吟二题。
金鸡山印象
酉年盛世催芳华,
融绽金鸡五月花。
土榨纯油润红柚,
光伏洁电饮绿茶。
棚栽蔬果销四季,
库养鱼鳖进万家。
老区儿女多奇志,
山村是处飞彩霞。
金鸡山革命烈士陵园感怀
花红五月奏管弦,
敬仰重重访陵园。
志士抗争不怕死,
仁人革命敢争先。
头颅抛去初心在,
热血浇来筑梦圆。
我和金鸡唱忠烈,
山村遥泪白云边。
诗歌:看见共青团水库,想起你!
——寄天堂里的父亲
裴 靖
我的父亲谭美德,是共青团水库的无数建设者和守护者之一。尽管他早己远去,可今天在库区采风,我想到的第一个人是他……
凝视微风荡漾清澈见底
我看见一路匆忙走来的你
你说喝瓢水就要回去
回到那沸腾的建设工地
我还记得水缸旁喝水的你
记得那落下的
不知是水还是汗的水滴
我记得清“你们要听话”的嘱咐
抬眼之时
你却消失在云里雾里
父亲,我知道
时光早已风干你的记忆
可儿子的眼前满世界是你
我看见开闸放水,你笑容四溢
我看见愁眉紧锁,你日夜巡堤
我听见母亲深夜叨叨絮语
我听见婆婆白天深深叹息
百草洼顺肖家冲一库有容
金鸡山下马放坪百里无虞
你守护水库日里夜里
那管得家庭超资儿女学习
也许是擅作主张开闸饮渠
也许是固执己见惹恼上级
也或是片推小家慢了大局
咳!总之你还是离开了此地
你终于满身疲惫回到家里
再也不讲水库不谈水利
只是抬头望天轻轻叹息
郁郁寡欢直到离别那个世纪
这是大跃进时代的杂剧
这是普通人永不磨灭的印记
父亲,天堂里
你要放下思想沉积的包袱
你要排解心灵深处的委屈
你要看陵园里那无名的墓碑
再看那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
我们就是这国土中的一块疙瘩
就是这辅设路基的砂粒,砂粒…
洈河水不舍昼夜缓缓东去
改革潮风起云涌席卷大地
新农村建设跨上时代骏马
共青团水库青春常在景色秀丽
父亲,你知道了吗?你看见了吗
请化一阵轻风拂过我的发际
请化一阵细雨轻吻我的耳鼻
我就站这曾经是你的一一
共青团水库大堤
(作者为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松滋市杂文学会顾问,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松滋市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已出版诗歌集《四季情缘》)
诗歌:一座水库
杨东鲁
一座水库
在金鸡山脚下
镇湖之宝
是一座庄严雄伟的
烈士塔
这座水库
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水库的名字:共青团
承载着父亲的青春
和汗水
还有我
儿时的记忆
多少回
我露着屁股 光着脚丫
在水库四周孤独地玩耍
山那边
父亲栽植红薯和南瓜去了
只有我和水库
形影不离
锈迹斑斑的明钱
和沾着黄泥的贝壳
是我拾捡的诗句
如今
父亲早已远去
而我的记忆不老
在夏天里 在睡梦中
发芽
(作者为湖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湖北杂文》副主编、松滋市杂文学会名誉会长)
七律·金鸡山村赞
谢齐刚
丰碑矗立金鸡山,
红色摇篮碧水潺。
昨日老区除旧貌,
今天僻壤展新颜。
资金引进产销旺,
项目协调荒变田。
精准脱贫政策好,
英灵含笑慰九泉。
词:鹧鸪天·咏金鸡山
谢齐刚
烈士丰碑高入云,金鸡山上绿茵茵。
风摇稻谷添诗意,谱写红区幸运人。
山秀美,水芳芬,波光山水共氤氲。
丰衣足食民安乐,创建和谐福祉村。
(作者系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荆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作协会员。获第三届“克权杂文奖”三等奖)
散文:金鸡山——老区焕新颜
梁 军
初夏时节,菜夹长、蔬菜绿、泥土香、麦穗黄。在鸡年里,在这个激情四射的五月,有幸同松滋杂文界的一批文友再一次踏上金鸡山这片红色的土地,缅怀先烈,继承传统,感受金鸡山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新气息、新变化。
便捷的交通把金鸡山老区与外界联通起来。在街河市与杨林市两个集镇之间,在小地名“铜车埠”下车,放眼望去,千亩高产优质油菜示范种植基地呈现出机收机割的喜人场景,上百个无公害蔬菜种植大棚一字排开,露天蔬菜绿意葱葱,十分养眼。
继续往杨林市镇方向步行不到500米,紧靠省道红东公路一侧转个弯就到了金鸡山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刚刚兴建的文体广场成为乡亲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地方。从村部出发,再朝着“共青团水库”方向行驶不足1000米就到了金鸡山革命烈士陵园,在这里瞻仰庄严雄伟的金鸡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金鸡山有着厚重的历史和人文底蕴。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2月,徐向前元帅夫人黄杰同志在金鸡山成立了松滋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1930年松滋县委决定以金鸡山为中心组建“松滋县工农自卫大队”。
逢年过节、党日活动,金鸡山革命烈士陵园常年迎来瞻仰祭拜者。金鸡山与白果树和九岭岗,形成三点一线式的“红色文化区”,历来是松滋乃至荆州“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28年6月14日,“松滋县工农自卫大队”在贺龙领导的红四军和洪湖苏区的支持下正式树旗,并迅即向周边反动势力开展了武装斗争,智取陶家铺,攻打水府庙,奇袭孟溪团防,围剿官桥反动势力,四战四捷,迅速发展成一支拥有200余人、60多条枪的地方革命武装,令反动势力闻风丧胆,在松南地区形成了武装割据的局面,为保卫洪湖苏区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使松滋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当革命如火如荼,斗争方兴未艾的时候,组织内部出现了叛徒。同时,红四军北上离开了松滋,自卫大队失去了强大后盾,敌十四旅大举清乡,自卫大队李业秀、徐朗月、张雅清、肖正槐等十几位领导骨干壮烈牺牲。
我的老家街河市镇的五里冲与金鸡山,山连山、田挨田、山水相连,根连根、心连心、心心相印。今年是鸡年,选择在这个火热的夏季深入金鸡山采风,我的心情更加不一般。
我一直在追寻,老区精神是什么?金鸡山村现任村党总支书记张军成侃侃而谈:“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情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
金鸡山曾是全省挂号的贫困村。昔日贫穷落后的老区金鸡山正焕发出青春的气息。这些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该村党总支、村委会创产业兴基地,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老区的乡村水泥公路正在不断向前延伸。蔬菜、蜜柚、花卉苗木、光伏发电、油菜籽加工等各项产业方兴未艾,金鸡山人民正阔步朝着小康目标奋进……
再见,金鸡山老区!期待一个又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祝福老区人民平安吉祥,永远幸福!
(梁军,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图书馆干部,松滋杂文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松滋作协新江口分会主席)
特写:金鸡山村采风记
张启跃
五月彩虹天,市杂文学会、东方书院组织10多位文朋诗友,来到松滋革命的发源地——金鸡山村,进到了一次“缅怀先烈、书写乡愁”专题采风活动。
金鸡山似一颗美丽无比的碧绿翡翠,纵卧在纸厂河镇西南边陲。早已心向往之的我们一行,在村党总书记张军成的引领下,首先来到金鸡山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深切缅怀其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该村投资28万元,重新修葺后的陵园和纪念碑更显庄严雄伟。徜徉于陵园内,我们似乎听见了松滋县工农自卫大队四战四捷的枪炮声。这块血染的沃土,留给我们的是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刚换届的金鸡山村党总支,是全镇最年轻更具活力的村级班子。上任两年来,他们带领全村农户,致力于产业发展,引进三红蜜柚,盘活蔬菜大棚,启动土榨油深加工,兴建千亩双低油菜高产示范基地,强化水电路全方位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壮大了集体经济,提升了农户收入,在甩脱省级重点扶贫村的攻坚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力前行,在全村群众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思路决定出路。年轻有为的总支书记张军成,话语不多,一看就是一个想干事且能干事的人。我们一行漫步在共青团水库大堤,看满库碧波和岸边绿景,切实感觉到党总支一班人的生态环保意识高人一筹。我们参观了金鸡山绿色鲜油坊。该村争取荆州市农科院的援助,投资12万元新购两套先进榨油机,带动全村种植双低油菜2400亩,使村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成为荆州市仅有的四家土榨油深加工基地之一。他们从江苏引进老板,建成50亩三红蜜柚种苗基地,今春免费为全村贫困户赠送三红蜜柚苗1000根扶持种植。该村的果蔬合作社,因蔬菜大棚老板变故一时陷入困境。在市教体局的帮扶下,他们出租大棚,盘活基地,让人看到新的希望。
近年来金鸡山的扶贫攻坚卓有成效。市教体局委派第一书记赵绍国倾心投入,夙夜在公。去年,他们投入30万元兴建了村民广场。每到夕阳西下,全村爱好歌舞的人们,来到广场大显示彩色屏下载歌载舞,成为一道靓丽风景。他们兴建的光伏发电,早已并网,至目前效益发电4000多度。他们着力实施“百千万帮扶工程”,即种南瓜100亩、种植三红蜜柚1000根,养鸡1万只,争取今年精准扶贫提前出列销号。
金鸡起舞,方显老区活力。我们从全村新面貌、新气象中,看到老区群众循着先烈的英雄足迹,在扶贫攻坚的路上奋勇向前的冲天斗志。畅游金鸡山归来,我们收获满满,感触良多。文友们深感要尽自己一份力,多为老区发展鼓与呼。
(作者系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会长、《松滋杂文》主编)
编辑: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