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端午节,
在屈原惊世一跃之前,
它只是一个寂寂无名的日子,
无人理会,无人知晓。
当战国风云在大楚的天地间萦绕,
当《哀郢》的长啸最终压不过秦兵的长矛,
屈子呵,一个伟大的爱国者,
被迫熄灭了最后一星怀瑾握瑜的火苗,
被迫让他的身躯与理想同滚滚的江流拥抱。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三闾庙传来悲切的哀吟,
似子规,如猿猱(náo)。
当一个悲剧在汩罗江上演,
五月初五——端午节,
便凝结成为一个凝重的文化符号。
楚国的先民把龙舟竞渡的鼓点敲响,
楚国的后裔让菖蒲草的芳香缭绕。
普通的苇叶与洁白的糯米紧紧依偎,
摇身一变成为粽子,
向长眠清流的三闾大夫祭拜,
任情思绵绵,心潮逐浪高!
楚国的习俗沉淀为一种文化,
从中原出发,
跨越千山万水,
奔向天涯海角。
文化是最容易被接纳的,
正如长江包容百川,最终汇成万顷波涛。
端午文化融入海南,
黎、苗、汉各族兄弟手拉手跳起了舞蹈。
“儋州肉粽”烙上著名的地标,
坐上海船,
乘上航班,
向着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一曲高歌,一路逍遥……
文化变成了产业,
商品化成了脱贫致富的钞票。
屈子生前不幸呵,
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
“三闾大夫”的英名永垂青史,
熠熠闪耀……
屈子深爱的那个楚国早已灰飞烟灭,
灼热的爱国情怀却日久弥新,永不衰老。
今天我们济济一堂,
共话乡情、友情,
心里乐陶陶!
让我们以端午情怀砥砺前行吧,
不忘初心,大步奔跑!
请听,复兴中国梦的号角正在嘹亮,
十三亿中华儿女撸起袖子,
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让它永远美丽、富饶!
(作者系湖北省特级教师、海南省引进特级教师写于2017年5月20日晚6时)
编辑:杨东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