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穿越之旅杂记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4-03-25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李志远】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我虽然垂垂老矣,却常与年轻人比高低。比如,在旅行方面,我在很短时间内,穿越了古今中外和天上人间。


这里不妨择其要者,且蜻蜓点水地展列一下。


先到唐朝看了看。见到李白,我说,您《静夜思》一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妇孺皆知,比当今一些人晦涩难懂的格律诗强百倍。他点头,笑而不语。见到杜甫,我说,您《绝句》一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甚好,亦诗亦画,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堪称楷模。他也点头,笑而不语。


来到大清,见到曹雪芹。他说,我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而当今有的人呢,一年出版好几部长篇小说,真可谓天才、大才呀!但是,有时间修改吗?有质量保证吗?读者喜闻乐见吗?我听后,一时无语,只是:唉!唉!唉!


进入民国,见到鲁迅。他说,我被人们誉为民族魂,是说我批判了国民的弱点,净化了国民心灵。却不料,多年过去,现在,人性方面乌七八糟的玩意儿,在有些人那里,居然沉渣泛起。于是,他深深叹了口气。我也摇了摇头,感到无奈。


接下来,到上世纪的觉醒年代走了走。得知李大钊是首先将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道路,引进我国的。看到陈独秀在与胡适进行激烈辩论,批评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说,主义是方向,方向不对,研究问题何益!我不禁想到,当今有些人,将胡适吹到天上。不知何故,令人费解。


又到国外犹太族人群中溜了溜。发现世界名人中,犹太人不少,如马克思、爱因斯坦、海涅、毕加索等等。问其原因,说是与他们早期教育的五大亮点有关:爱书、尊教、昔时、吃苦、不忘本。反观我们这儿,孩子玩电游、误学业的不少,自小爱享乐的小皇帝也不少。想想,堪忧理当见贤思齐


最后,到天上转了转,遇见马克思。他说,看到中国式马克思主义的说法,我很欣慰。中国结合自己的实际,不断发展了我的理论,颇值得赞扬。他还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私有制。而为了发展经济,民营企业,在一定时期不可或缺,但总体上,国企应当占主导地位。我连说,是的,是的。


在天上,还遇到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说,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我举双手拥护赞成。又不能不想到,我们的《宪法》上,明明写着,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结束,而在一定领域、一定范围还存在阶级斗争,甚至有时还很激烈。而有些人,一听阶级斗争,马上就说左!极左!好像他就是被斗的阶级敌人似的。如此过敏,不可思议!


回到书房,想起台湾作家林清玄的话: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坐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诚哉斯言!我正是静静坐着思维旅行的。很显然,静静坐着思维旅行,老少咸宜,而且比向外奔走旅行,省时省力,见识更广,意义深远。却不知,诸位以为然否?


(作者简介:李志远,网名司马一夫,军休干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41722日出生在河北省栾城县一个小农村,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参军入伍,退休前是正师、大校。主要写杂文、散文,也写诗歌。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杂文月刊》《唐山晚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军内外几十家报刊发表千余篇作品。已出版《包含香味的玫瑰》《观钓偶感》《另类公道》《幽默与遐想》《人生碎片》《一枝一叶总关情》《灯下杂想》《李志远杂文选》等文集。曾获《人民日报》“金台奖”等几十个奖项)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